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博览

探访成都“地下”川剧团:当地老年人的“live house”

杨予頔 发布时间:2023-10-12 08:50: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解说】在四川成都成华区一家收藏品市场负一楼,有一家三花川剧团,自2015年以来。该川剧团全年无休,每天14时都会准时敲锣打鼓,为台下苍颜白发的老人带来现场演出。

  【同期】三花川剧团创始人之一 “二花”伍玉

  从小我们三个人原来都是跟到父母唱戏出来的,从小就认识,10多岁就认识。到了40多岁50岁,我们在成都又碰(遇)到了儿时的朋友,大家又碰(遇)到又在一起,我们又来搞个剧团来唱戏,所以我们(就)在一起(创办剧团)。为什么取(名)“三花”,那个时候就我们三个女的,四个男的。女人花、三花就说取个三花。后来他们(男团员)退出,就剩我们三个人,我们就一直坚持。

  【解说】在一间教室大小的“剧场”内演出,每次收费30—60元不等,剧目种类多种多样……吸引来了一批老戏迷。剧团创始人之一“三花”陈英直言,光靠票务、茶水收入,剧团根本无法生存。但对热爱川剧的三姐妹来说,“一直演到演不动为止”是她们早就达成的共识。

  【同期】三花川剧团创始人之一 “三花”陈英

  毕竟川剧你学了几十年,唱了几十年。也是太爱这个东西了。那么我们既然要做,就管他的,困难也好,不困难也好,我们都把它做下去。因为曾经也有人问过我们,你们打算做多久呢?我说只要有观众看,只要我们还能够唱,直到我们老了,我们都唱不动了,我们就不做了。像那一批观众,几乎就是我们的固定观众。每天他就相当于“上班”一样的。因为他们看我们才能够演,所以这些方面也是支撑我们能够走下去的动力。

  【解说】73岁的李隆勇就是剧团的“上班族”之一。退休至今七八年时间里,李隆勇几乎天天都来“打卡”。在李隆勇看来,来现场看戏是一种享受生活、体验文化的方式。

  【同期】成都市民 李隆勇

  专业的剧团他们都“单打”,唱生角的就唱生角,唱旦角的唱旦角,他们(三花川剧团)是都来。每一个演员是净旦末丑都会演,很全面。(现场)这是原声唱,而且表情看得见是很真实的,情感的传递是比较直接的,喜怒哀乐,有的老年人看着看着,看悲剧看哭了的都有。(看戏)是老年人的一种正常的文化享受,比打麻将好。上了岁数了去旅游也不安全,这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而且它收费又不贵。

  【解说】75岁的兰贵敏也是三花川剧团的“老粉”。兰贵敏直言因为“好耍”、爱戏,她已经在三花川剧团连续看了五六年的戏。对她来说,来这里听戏不仅是一种与老友相聚的休闲娱乐,也是老演员、老戏迷们对传统戏剧的一种坚守、延续。

  【同期】成都市民 兰贵敏

  (把这里)当成我们休闲的地方。休闲有多种(元)化,有打牌的、跳舞的,有看戏的,反正多种多样。我本来就比较好耍,爱看戏,我从小就爱看。七八岁就(开始)看戏了,你看我现在都七十好几了。不管演戏的、不管看戏的都应该传承下去。如果在下一辈失传了,多可惜。

  【解说】虽然有不少“铁粉”支持,但对于三花川剧团来说,剧团发展最大的困难莫过于高龄观众的“流失”和剧团演员的断代。

  【同期】三花川剧团创始人之一 “三花”陈英

  因为我们面临的观众都是老龄化,几乎都是70岁以上到90岁之间。因为我们跟观众也是很近距离地接触了。每年一过一个年,我就知道我们剧团里面,我的堂子里面就要“走”两三个观众,那个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在面临的就是观众断代,我们演员也断了代了。你比如说再隔个十来年,我们老了,我们不唱了,你在成都任何一个犄角旮旯都找不到我们这种民营剧团了,因为我们就是最后一批了。所以每当想到这个事的时候,作为我来说我的内心是很难受的。

  【解说】自2022年8月开始,来剧团“打卡”的年轻人突然多了起来,伍玉和陈英打从心里开心。对她们来说,不管能不能看懂,只要年轻人肯走进剧团,就是传承的第一步。而她们也将继续坚守,并期待民间剧团的“春天”来临。

  【同期】三花川剧团创始人之一 “三花”陈英

  既然有年轻人来关注我们,当然不管他看得懂或是看不懂,他走进剧场来了,他来感受传统文化,有人来,我们就要让更多人了解川剧。比如说这批娃娃来了,当有一天你问他川剧是什么?他可能脑子里面就想到,川剧我曾经在那个地方或者某个地方去拍摄过或者怎么样,起码有那个印象。所以现在有这批娃娃来,我们还是很高兴的。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