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博览

来“妈祖故里”莆田过年,这篇攻略就够了!

叶秋云 王东明 吕明 发布时间:2024-01-29 09:13: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这里的春节

  一年两度

  这里的元宵

  一月欢腾

  这里的过年

  长达46天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人流涌动。佘琦辉 摄

  这里是哪里?

  在东南沿海

  有这样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当我们的春节假期结束时,他们却年味正浓

  这里是“妈祖故里 灵秀莆田”

  这里是“海滨邹鲁 文献名邦”

  湄洲女新春祈福。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莆田人的“年”

  全国最长,没有之一

  从腊月十六的“尾牙”开始

  到二月初二的“头牙”结束

  前后共计46天

  小知识点来咯

  这里所说的“牙”是“牙祭”的意思

  农历每月初二、十六

  闽台地区都要“做牙”

  商户百姓在门口摆上贡品

  祭祀土地公、地基主

  而这其中

  尤以“头牙”“尾牙”最为隆重

  乡村“流水席”体验尾牙宴。张力 摄

  在莆田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

  也是普通民众春节活动的“先声”

  莆田人的过年

  往往从“尾牙”开始

  这天

  百姓会以好酒好菜

  庆祝一年的丰收

  商家会召集员工聚餐

  感谢一年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风靡全国的“尾牙宴”、年会聚餐皆由此而来

  “扫巡”。蔡昊 摄

  莆田人准备过年要“扫巡”

  也就是扫尘、扫除

  在莆田

  一般农历腊月逢双日即可“扫巡”

  但初八、十四除外

  一年一度一清尘

  且喜今朝事事新

  做红团。蔡昊 摄

  到了农历腊月廿六

  吃货福利来啦

  莆田家家户户开始做红团

  这种色泽鲜艳

  以糯米、绿豆等为馅

  面粉加食红着色做皮

  蒸制而成的食物

  是莆田人过年时必备的

  喻示日子红火、阖家团圆

  贴白额春联。马莉 摄

  农历腊月廿八

  此时年味已浓

  按古例,莆田人开始忙着贴白额春联

  这是一种特制的门联

  红春联上面有一截白纸头

  全国少见

  白额春联。蔡昊 摄

  独特的民俗背后

  是一段苦难的历史

  460多年前

  也就是明嘉靖四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廿九

  倭寇侵袭兴化府城(今莆田市)

  占城60余日

  城内百姓纷纷逃亡

  至次年正月廿九,戚继光入闽

  倭寇弃城而去

  逃亡百姓陆续回家

  收拾家园

  红春联上一抹白额

  既是为了庆祝抗倭胜利

  也是缅怀先人,不忘历史

  从此相沿成俗

  腊月廿九·辞年。马莉 摄

  腊月廿九24时

  莆田人要举行祭天地的仪式

  告别旧年往事

  祈求新年吉祥如意

  俗称“辞年”

  围炉做岁。曾炳麟 摄

  除夕夜

  在莆田俗称“三十暝(夜)”

  这一晚的重头戏是“围炉”

  年夜饭既要丰盛又要吉利

  一家人围炉做岁,尽享天伦之乐

  正月初一早餐吃面。陈力雄 摄

  正月初一

  莆田人的一天从餐桌上的一碗线面开始

  开正添岁面

  莆田人的年岁

  藏在大年初一早上的长寿面中

  正月初二

  莆田人互不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

  因为当年倭寇弃城而去后

  莆田人收拾完家园

  正是在这一天

  前往亲朋好友家探视伤亡情况

  俗称“探亡日”

  “做大岁”。莆田文旅 供图

  正月初四

  (仙游及部分山区是正月初五)

  又是莆田人的大日子

  这一天

  家家户户按照年三十的仪式

  再次团圆围炉“做大岁”(过大年)

  当年因倭寇入侵错过除夕团圆夜

  莆田人在正月初四(或初五)补过大年

  传承沿袭至今

  形成一年两度春节的独特习俗

  元宵“福首”筵席。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农历正月初三到二月初二

  “闹元宵”开始了

  莆田人长达一个月的“狂欢节”

  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

  桔塔、蔗塔、宴菜、烛山

  精巧祭品,四里称奇

  游灯、跑马、妆驾、彩车

  八乡齐动,场面壮观

  正月到莆田giǎ一圈

  这份详细攻略请收藏

  民众正月里垒“桔塔”祈福。蔡昊 摄

  正月初三

  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

  开始搭叠万斤桔塔

  全国最早的闹元宵

  从莆田开始

  摆棕轿闹元宵。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正月初五

  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

  摆棕轿跳火

  打卡传承500多年的古老民俗

  芳山千人千担挑万盘。曾炳麟 摄

  正月初六

  涵江区三江口镇芳山村

  千人挑盘担

  仙游县枫亭镇南屿仔村

  赤脚踩炭跳火

  不同的形式

  一样的祈愿

  湄洲妈祖金身绕境湄洲岛。蔡昊 摄

  正月初八至十四

  妈祖金身绕境湄洲岛

  万人护驾 全岛欢腾

  阵头表演 非遗体验

  两岸同胞篝火闹元宵齐上阵

  正月初九

  秀屿区平海镇

  平海卫城隍爷巡游

  沿袭至今已有600余年

  民众正月里“做红团”祈福。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正月初十

  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顺济庙

  直径近百公分的超大红团

  用面粉捏制的春景斋菜

  同庆元宵

  信众在莆禧古城“摆棕轿”跳火祈福。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同一天晚上

  涵江区梧塘镇九峰村安宁宫广场上

  2米高的松木柴火堆,烈焰熊熊

  年轻小伙扛着棕轿,轮流冲撞火堆

  寓意来年生活红火

  兴旺发达

  延宁宫蔗塔。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正月十三

  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

  板凳龙圈灯,长达十里

  涵江区涵西街道延宁宫

  365层蔗塔,高近五米

  仙游元宵游灯。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正月十五

  仙游县枫亭镇,万人游灯

  城厢区南门社区,42架棕轿齐上阵

  东海镇金沙宫,绕境圈灯

  万人参与、摩肩接踵

  “好热闹啊”~~

  “冲花”。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正月十六

  荔城区黄石镇华东村

  “冲花”祈福闹元宵

  烟花朝天燃放,烈焰飞舞间

  僮身们在其上方做吞吃状

  赤脚跨傩火。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正月十七

  涵江区梧塘镇松东村

  赤脚踩火

  祈求来年兴旺发达

  浮叶村举行“抬轿冲海”祈福仪式。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正月十八

  秀屿区南日镇浮叶村

  青壮年抬轿冲向大海

  在海水中颠簸,激浪跃舞

  祈愿来年鱼获满仓

  “僮身”表演者在莆禧古城“上刀梯”祈福。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正月十九

  北岸山亭镇莆禧古城

  赤足爬刀梯

  梯顶撒铜钱

  千人抢“平安”

  皂隶舞表演。蔡昊 摄

  正月二十

  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

  皂隶舞

  庆五谷丰登

  元宵冲花。郭劲瑜 摄

  正月廿一

  涵江区三江口镇高美村

  僮身赤膊,烈焰飞舞

  元宵冲烟花

  来年享安康

  跳火堆。郭劲瑜 摄

  正月廿三

  涵江区白塘镇镇江村

  赤膊抬棕轿

  赤脚跑炭火

  赤身赤脚的村民稳坐在用钢刀做成的“刀轿”上,不时用直径10厘米的铁球甩打脊背。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正月廿四

  涵江区白塘镇镇前村

  铁球击背,纪念英勇抗倭

  秀屿区笏石镇顶社村

  庙会巡游,文艺踩街

  所到之处热闹非凡

  洋尾跑廿六,踏马迎春庆元宵。王震榕 摄

  正月廿六

  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

  孩童妆成彩娥将相

  跑马迎春闹元宵

  “尾暝灯”。许金珊 摄

  正月廿九

  荔城区文峰天后宫

  上万妈祖敬仰者

  点烛山烛船“尾暝灯”

  祈福来年平平安安

  抢豆丸,争福气。朱一霞 摄

  二月初一

  城厢区龙桥街道泗华村

  千人抢豆丸

  万人争福气

  二月初二

  荔城区黄石镇下江头村

  坐刀轿,打铁球

  为一月欢腾的莆田闹元宵

  划上句号

  过年一时爽

  一直过年一直爽

  来莆田过年吧

  跟着小新HIGH够46天

  天天不重样

  龙年春节

  一起到莆田迎春纳福吧

  记者:叶秋云 王东明 吕明

  部分图片由莆田市委宣传部收集整理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