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优势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
昨天,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小组会上,体育、新闻出版界委员龙晓雯围绕首都文化中心建设的话题,建言献策。本报记者 方非摄
昨天下午,出席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界别组讨论了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
这是一份提气鼓劲的好报告
界别小组会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委员们踊跃发言,大家普遍认为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内容精炼务实,是一份提气鼓劲、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上一次政协会议的工作报告有19页,这次是12页多,别看篇幅有所缩减,但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更加精准了。”在经济界别小组,市政协委员、北京兆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全说。
报告提出,要探索落实委员履职评价。在民盟、致公党界别小组,市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施光海说,2021年市政协开展各类履职活动820余次,审查立案提案1415件,2.7万余人次委员参与政协履职,在助力首都发展中作出了新的贡献。作为其中的一分子,2022年他将不断鞭策自己,更多参与政协组织的履职活动,争取多出一些好提案,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2022年市政协服务首都发展要有新成效,将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考察调研和视察监督。在医药卫生界别的小组会上,委员们就此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出谋划策。“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社区卫生机构里全科医生、公共医生、社工的配置,还显得有些紧张。”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海潮建议,基层医疗机构是为市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机构,不能在人力配置上“捉襟见肘”,大医院可以承担为社区培养全科人才的工作,让分级诊疗制度得以在更高水平上落实。
“2021年交办提案已全部办理答复,所提意见解决采纳的提案数占办理总数的87.43%。”来自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凌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立荣说,她去年的两个提案都得到了有关部门关注,并推进了问题的解决,让她备受鼓舞。今年她又带来了新提案,呼吁利用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等科技创新资源打造青少年科普阵地。
将治理经验以制度固化下来
报告提出要认真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2022年围绕落实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双减”措施、推进行政诉讼与复议标准相一致、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等,开展协商式监督。就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种子条例、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养老等开展考察调研和视察监督,这些都是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我就参与了北京接诉即办条例的立法协商,委员们的很多建言都被纳入条例中。”共青团、妇联、青联界别小组会上,市政协委员、北京律师协会副会长马慧娟说,建议继续加大立法保障力度,建立全链条的制度规范,将更多社会治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立法形式固化下来,让制度力量充分化作治理效能。
“改善营商环境,‘点菜人’是企业,‘做菜人’是政府,一道‘好菜’做出来,评判人应该是企业家。营商环境改善得怎么样,企业的获得感是最真实的、最有话语权和说服力的。”在民建、工商联界别小组会上,市政协委员、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报换一席话引起委员们热烈讨论,纷纷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用好自身优势讲好冬奥故事
在特邀界别小组会上,委员和港澳台侨工作顾问们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充满期待,他们也在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冬奥盛事中。来自特邀界别的北京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何超琼在澳门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分享了冬奥影响下身边的变化。“北京冬奥会即将举行,我们非常兴奋,我们也会用好自身优势和各方资源,讲好国家筹办冬奥的故事,参与到冬奥盛事中来。”何超琼说,“入冬以来,澳门的很多场馆里在定时播放与冬奥相关的影片,还以滑雪运动为主题做了大量不同形式的艺术装置,这些地方成了澳门冬日的网红打卡地。冰壶运动大众版的活动,让澳门居民也能有冰雪体验。已经开始筹办的‘冬奥小记者’澳门分站选拔训练计划,为澳门学生提供了亲身参与国际体育盛会的机会。”
“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而不懈奋斗!”正如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最后所写,市政协委员们都在积极为推动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优势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现场特写
教育界政协委员热议“双减”政策
改革评价制度,“独木桥”才能变成“立交桥”
本报记者 牛伟坤
“回顾教育界几十年的发展,有几句口号我印象特别深刻:‘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昨天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会,“双减”政策成了教育二组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市政协委员、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刘飞独辟蹊径,不聊政策先聊口号,熟悉的几句口号一出口,在场的委员都会心一笑。
“那联系到当前的‘双减’政策,我们能读出什么呢?”刘飞说道,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输掉了天性,比如好奇心;疏忽了好习惯的养成;错失了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机。“‘双减’提示我们全面地认识‘起跑线’,把之前疏忽的重新关注起来。”独特的解读角度让在场的委员频频点头。
“‘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则让我们将‘双减’关注焦点落到老师身上。”刘飞继续侃侃而谈,一切为了学生,在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的同时,老师们也不能忘了,让自己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在致力于学生学习的同时,老师们更不能忘了,自己首先应该是个学习的人……
随后,他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解读落在了学生评价上,“这不是‘桥’的错,关键在人、在事。”刘飞说,“双减”要求我们推进全面、全员、全程评价: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而不能仅仅关注分数;要家、校、社协同,而不仅仅只靠老师;要关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而不仅仅是考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立交桥’。”
关于“双减”背景下的老师角色,市政协委员、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也有话说,她停下记录的笔,接过话茬,“‘双减’归根结底,还是谁来培养人的问题,再往下说,才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提起老师们在“双减”工作中的奉献,刘可钦有些动容,“我觉得,所有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都在这场雷霆万钧的改革中经受住了考验,他们站位高、顾大局、有担当,是非常让人敬佩的。”因此,她提出在接下来的轮岗工作中,在遵循教育规律、保持教学稳定性的基础上,要对老师给予更加人性化的关怀。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党委书记苏冰将与会者的视角从“小学”拉到“初中”。“与小学相比,中学的压力要更大些。虽然艰难,但是学校一直在做着努力与探索。”苏冰解释,目前,家长对中考依然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在她看来,下一步的“双减”工作还要更多地凝聚起家长和社会的共识。对于刘飞委员关于“造桥”的说法她深表认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了,家长们的焦虑或许才能真正缓解,“双减”也能更扎实地落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