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首个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高分通过验收
近日,从宁波市市场监管局传来消息,宁波首个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宁海县全国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项目试点”以总分105分的高分通过终期评估验收,试点考核结果为优秀。这标志着宁波走出了一条用标准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并且打造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样本。
2018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40家单位开展第三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其中宁波市宁海县承担的村级小微权力“36条”获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项目试点。随后,宁海县成立了全国首个乡村治理标准化研究所和全国首个省级乡村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项目试点有序推进提供技术保障,并印发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
试点期间,宁海县紧扣试点建设目标,根据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特点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需求,重新梳理村级权力事项,构建起涵盖村级重大决策、村级采购、村民宅基地审批等11个方面、36个事项的村级权力运行标准体系,并逐项明确标准的责任主体、事项流程、流程要求、监督依据、保障措施等内容,最终形成宁海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地方标准体系,切实将村级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此外,宁海县还及时提炼总结“36条”中普适性较强的内容,于2019年成功立项《村务管理村务流程化管理实施规范》等3项村务管理领域国家标准,并于2021年9月通过专家审评,报批通过后将为全国的村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三年的试点,宁海县“36条”标准实施率在90%以上,初步形成了县级督查、乡镇自查、村级监督“三级联动”机制。村级权力运行规范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村级事务办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该县乡村基层民主治理满意度达95%,对村干部规范性、公开透明力度约束“微腐败”效果满意率100%。“农村干部用权变得更加规范,与群众间的矛盾少了、信任多了,基层社会治理韧性更足了。”该负责人说。
乡村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引导各地将标准化原理、标准化方法引入乡村治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从宁海“36条”到象山“村民说事”,先后为标准化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多个“宁波样本”。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