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2021年芜湖市GDP新鲜出炉:迈过4000亿大关 增速11.5%以上

发布时间:2022-01-12 14:15:00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芜湖1月10日电 (汪瑞华)1月10日上午,芜湖市长宁波在该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初步核算,2021年芜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亿左右,增长11.5%以上。增速不仅超过了去年年初8.5%的预期目标,而且首次迈过4000亿元大关。

  在前一年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上,2021年芜湖市交出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该市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转变。

1月10日,芜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如期召开。郑远摄

  速度:跃上发展新台阶

  1月10日上午,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的预估数据还有:一般公共预算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

  翻看这张芜湖市2021年“期末答卷”,“主要指标增速全省领先”“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等字眼让人眼前一亮,成绩可圈可点,用“跃上一个新台阶”来形容再适合不过。

  单就实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来看,2021年芜湖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643个、增长56%,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86个、增长37%。

  在过去的一年里,比亚迪新能源电池、会通聚乳酸、信义玻璃七期、奇瑞未来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长信科技触控显示、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中航华东光电新型显示等一批项目投产。

  事实上,这种“跃上一个台阶”式的新阶段,在2021年前三季度就已经开始显露。

  根据芜湖市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芜湖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86.96亿元,同比增长13.6%,居安徽省第一,快于全国、全省3.8和3.4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15年上半年后,芜湖GDP增速再次领跑全省。

芜湖轨道交通进入双线换乘时代。郑远摄

  营商:优化发展新环境

  在1月9日召开的芜湖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连用6个“新”字,总结了近几年来的城市之变。

  即:全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城乡建设焕发新面貌,生态治理取得新突破,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营商、服务以及科创矩阵的大力支持,概括起来,就是发展环境的持续向好。

  2021年,为了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芜湖市接连出台了“民企改革发展32条”“激发民企创意创新创造26条”等支持政策,并设立垂直崛起奖,对快速发展的百亿级企业,给予一次性专项奖励。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年举办34场“畅聊早餐会”,架起了政企民直接沟通新桥梁,解决企业诉求112项,促进项目落地总额达300亿元;

  全面实施“1%工作法”,帮助企业降低用工、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为企业减、退、缓税80亿元,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万余亩,建设用地报批面积增长96.5%;

  在安徽省率先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试点,搭建政策网上超市,让政策兑现就好比网购一样便捷。截至目前,芜湖市已全面兑现各类扶持资金50.3亿元。

芜湖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人民网 张俊摄

  理念:迸出发展新活力

  在芜湖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现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的红底横幅赫然醒目,这是芜湖追求的目标,也是芜湖发展的方向。

  定位决定地位,格局拉开布局。

  坐拥长江的芜湖,承载着自贸试验区、皖江示范区、自主创新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开放、创新,是这座城市由来已久的品质。

  自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持续释放“红利”,截至目前已注册企业超400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34.2%。同时,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67%,B2B直接出口实现零突破。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推深走实。过去的一年里,芜湖市与上海松江区开展战略合作,G60科创走廊芜湖产创中心一期项目签约,成为安徽首个在上海购地自建的“科创飞地”,首批入驻企业10家。

  除此之外,芜湖市还与G60科创走廊城市30余家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100余项,研发投入38亿元;芜湖航空产业园成为首批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芜湖—洋山港“联动接卸”入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大典型制度创新案例。

  一系列重磅措施的落地生效,经济发展由“量”到“质”、由“形”到“势”转变的态势也越来越明显。

  “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实现“芜湖起飞”的启航之年。根据目标任务,到2026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长三角中心区平均水平。进一步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胜势,让“芜湖起飞”飞得更高、飞得更稳。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