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强化物资保供 稳定工业运行

发布时间:2022-01-24 13:30:00来源: 人民网-天津频道

  此次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闻令而动、主动作为,统筹做好重点防疫物资生产储备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有力支撑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

  建立健全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保供机制

  自2020年新冠疫情伊始,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市防指物资生产保障组组长单位,统筹全市重点防疫物资生产力量,扎实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建立形成有效应对疫情发展变化的“常态化生产、突发性响应、持续性保供”稳固物资生产保障机制,确保在本次本土疫情期间,保质保量完成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供应。

  一是常态化建立保供企业体系。近两年来,天津市综合研判国际国内疫情发展变化形势,着眼保障天津市突发疫情的物资保障需求,通盘考虑支援全国抗“疫”、特别是卫护首都任务需要,已经建立起稳固的重点防护物资生产保供体系。形成了包括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隔离面罩、隔离眼罩等重点物资在内的80余家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名单。同时,从中遴选22家重点企业,建立常态化防疫物资生产联系机制,指派专人定期到企业一线调研服务,随时掌握生产运行和应急储备情况。此次本土疫情之前,全部重点保供点企业均在持续正常生产,确保了防疫物资保供能力稳定。

  二是快速启动应急物资生产机制。此次疫情发生后,物资生产保障组迅速启动战时机制,逐户对接重点保供企业,摸排原材料储备和员工上岗情况,及时协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人员到岗等问题。1月10日以来,市工信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天津赛远科技、纳通医用防护器械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实地调研,了解成品和原材料库存情况,协助企业部署疫情防控和春节生产工作,确保最短时间内达到满产状态。

  三是健全完善极端情况供应渠道。为满足全市“大筛”和隔离点迅速扩大带来的应急需求,着眼疫情变化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天津市按照“平战结合、应急为先”原则,在通盘考虑全市重点防疫物资产能需求基础上,主动联系国药和九州通等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建立资源托底保障渠道,既确保重点医用防护物资供给充足,又避免产能急剧扩张后的资源浪费,实现应对疫情发展变化和保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机统一。

  不断完善全市防疫物资战略储备体系

  为保障防疫物资战略储备,2020年,天津市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以下简称空港专库),区分疫情规模和发展动态,确定“四级”物资储备标准。两年来,物资生产保障组扎实做好空港专库运行管理,特别是此次本土疫情期间,坚持提前预判、主动进位、及早动手、狠抓落实,确保防疫物资储备和调拨及时有序,有力支撑全市防疫工作。

  一是提前预判下好“先手棋”。天津市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组织物资生产保障组进行综合研判,确定自2021年12月16日起,将空港专库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隔离面罩、隔离眼罩等重点物资储备标准上浮40%;同时统筹生产、检验、入库、储备各个环节,于2021年12月27日前全部储存到位,为有效应对此次本土疫情进行充分思想和物资准备。

  二是强化管理打好“主动仗”。此次本土疫情发生前,物资生产保障组严格落实“四早”标准,安排力量对全市16个区和功能区的医用防护物资储备库建设、运维、管理,以及储备情况进行100%全覆盖检查。1月8日,在出现首例本土“奥密克戎”病例后,综合研判疫情发展形势基础上,主动做好将存储等级由“四级”上升为“三级”准备,提前着手备足货源,确保了此次本土疫情来袭时“齐装满员、弹药充足”。

  三是全力保供当好“装备部”。天津市报告本土疫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空港专库由“热备”转入“战时”状态,全员即刻到岗,24小时值守,动态监控全市防疫物资存储使用情况,实现物资准确高效出入库。全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后,针对“大筛”连续消耗和“三区”范围扩大调整,空港专库及时提升物资储备标准,增加划拨频次,全力保障物资供给。此次疫情以来,空港专库先后向津南区、市卫健委、公安、海关等“主战场”发送物资15批次,为全市抗击“奥密克戎”提供有力“装备”保障。目前,按照中央和市委“决胜津南”指示要求,已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津南分库,并派出物资保障分队进驻津南区,全程开展伴随物资保障,确保一线“弹药充足”。

  探索形成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路径

  围绕落实中央“六保”“六稳”决策指示和市委、市政府“制造业立市”部署要求,市防指复工复产组在严守疫情防控“底线”前提下,积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生命线”,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全市经济发展。

  一是快速动员,面上全覆盖。此次疫情发生后,复工复产组迅疾启动工作预案,成立5个专项工作组,组建16个工作专班,形成市工信局主要领导牵头挂帅,班子成员分兵把守,责任处室对接协调,各区工信主管部门参与其中的工作体系,覆盖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及时做好防疫指导、政策咨询、解难帮困各项服务,帮助企业强化信心稳定生产。截至目前,各专班累计为长城汽车、中芯国际等212家企业解决成品运输、用工受限等527个问题。中芯国际、电装投资、中环半导体等50余家企业来电来信,对精准防控疫情、深入帮扶企业的做法表示感谢。

  二是精准发力,打通关键点。将打通供应链作为保障生产的重中之重,组织工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反复研究畅通省际物流运输的可行性方案,在全市《天津市疫情防控期间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工作方案》下,制定工业领域详细方案,下发《关于保障链上重点企业疫情期间运输畅通的通知》,梳理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等12条产业链重点企业,连同全市主力电厂、通信企业、食品生产等民生领域保供企业,形成《重要防疫和生产物资企业正面清单》,同步向获批企业制发通行证,实现产业链上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不断线”。

  三是区域协同,当好护城河。坚持把卫护“首都”作为政治任务,在严把工业领域“进京关”的同时,全力保障在津配套首都企业产品供应。按照首都企业生产需求,对接协调北京经信局,迅速建立进京通行证办理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积极保障北京市重点产业和应急物资的生产运输。此次疫情以来,已成功为北京奔驰、三元食品等100余家首都企业解决在津配套商生产和供货问题。同时,加强与河北省协调对接,持续强化疫情期间京津冀产业协同,畅通区域产业循环。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