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湖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硬措施”抓好“软环境”

发布时间:2022-01-25 16:47:00来源: 湖南日报

  原标题:以“硬措施”抓好“软环境”

  编者按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从今天起,湖南日报开设《优化营商环境见实效》专栏,全面展示湖南营商环境水平整体提升的生动实践和有效成果,提振发展信心,释放发展动力,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到1个小时就办好了营业执照,真快!”日前,四川祥和鸟服饰有限公司经办人呙成喜走出长沙市开福区政务大厅,为长沙的行政效率点赞。

  经历了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硬实力”的比拼阶段后,营商环境、政务环境等“软实力”成为现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本质。近年来,湖南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企业的体会最为真切。在全国工商联日前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中,湖南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8位(比上年提升2位),省会长沙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9位(比上年提升4位),均居中部第一。

  “只拨一个号,解决万般难”

  ——聚焦痛点难点拿出“硬措施”

  2021年12月1日,杨浩斌来长沙望城区政务大厅办理广告公司营业执照,但忘记带身份证,本想回家去取,工作人员热情地叫住了他:“刷脸就行,马上办理。”

  通过政务大厅刚上线的“无证城市”平台,杨浩斌免去了“折返跑”之苦。

  “无证城市”平台汇集了9个部门127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刷脸”或“扫码”可获取10类证件(证明),一举破解“我证明不了我”“重复证明”等痛点。

  运用互联网手段,衡阳市的企业赋“码”保护机制成为有益探索。衡阳市明确提出,各级各部门开展访企公务活动(含调研参观、督查检查、监管执法)等,只有经过企业赋“码”保护平台提前审批后,方可入企。该模式着力解决职能部门重复性、随意性频繁访企等痛点,也入选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近日公布的“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

  公共服务无小事。政务大厅是政府形象的窗口。江永县在县、工业集中区、乡镇政务大厅创新设置13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重点解决“不能成功受理、分发、办结或者来回跑、多次跑”等难点事务。这样的“兜底服务”受到推广。从湘南、湘中到省会,不少市州均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给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吐槽或投诉的渠道。

  12345热线一头连着百姓的“急难愁盼”,一头系着党委、政府的为民服务。省政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让群众和企业“只拨一个号,解决万般难”,我省新建省级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省级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打造省级政务服务“总客服”和优化营商环境“总枢纽”。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优化办主任陈永实表示,2021年以来,我省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改革及整治为突破口,围绕“手续繁”“环节多”“报建慢”等问题实施七大攻坚行动,动真碰硬、狠下功夫,以核心环节突破带动营商环境水平整体提升。

  “软环境,也是硬实力”

  ——助企惠企提供更优服务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省委、省政府2021年10月启动“纾困增效”专项行动,一场场政企联动的火热行动迅速在各地掀起。

  2021年11月10日,省联合调研组走进长沙经开区,与北汽福田等9家企业座谈,当面倾听市场主体的心声。

  “用电难”“融资难”成为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省电力公司、人民银行长沙中心分行相关负责人当面给出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优化用电方案,合理减少电费支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营造发展“软环境”,全省助企惠企更加有力。《湖南省民营企业支持政策手册》编制发布,有关政策兑现纳入“一件事一次办”清单。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仅2021年1至10月,全省就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7.5亿元,并持续推动企业贷款利率下降。

  “软环境,也是硬实力。”省发改委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动市场主体创新发展。2021年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共布局国家创新平台113家、省级创新平台629家。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及升级版,带动全省100余个园区建成8000余万平方米统一规划、功能配套的标准厂房,建成了转化成果、集聚产业、带动就业的重要阵地。

  我省还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行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计划和新型研发机构“助长”工程;设立湖南省区域科技创新专板,构建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上市后备企业的“绿色通道”,支持推动科创企业上市。

  中小企业分布广泛,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但普遍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2021年6月,全省产业链“一链一行”第一批主办行和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名录发布。立足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办银行与产业链一一对应,提升供应链融资服务,打通关键堵点,让金融“活水”惠及更多中小企业。(记者 陈淦璋 胡盼盼 刘奕楠 通讯员 田馥蓉)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