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眉山工业:“3+3”如何走向“1+3”

发布时间:2022-01-26 15:55:00来源: 四川日报

  原标题:眉山工业:“3+3”如何走向“1+3”

  “方案草案要尽快拿出来,今年3月全市就要全面推开该项工作。”1月19日上午9时,眉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产业推进科科长许舒妤召集科室同事,商讨正在起草的“实施‘链长制’推进制造强市工作方案”。

  “链长制”,是眉山即将实施的一项全新产业推进机制——通过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长”的形式,统筹全市资源,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构建起“1+3”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眉山传统产业体系为“3+3”,即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农产品及食品加工3大引领产业和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医药3大特色产业。从“3+3”传统产业体系到“1+3”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眉山有何考量?重构全市产业版图,眉山又从何着手?

  抢抓“窗口期”

  调整产业结构,“新”装上阵

  “现在我们要抢抓‘窗口期’机遇,尽快推动园区扩面工作,争取早日推动金茂源(西南·青神)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竣工投产。”1月19日,四川青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一场开发区专题会议在管委会办公室举行。

  会议中涉及的金茂源(西南·青神)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是青神经济开发区引进的一个重点项目,将建设完善的电镀废水处理厂、废弃处理系统和电镀污泥处置系统。该项目全面投产后,不仅可为周边150-200公里范围内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等企业提供一站式表面处理服务,更能填补成都都市圈规范化表面处理产业园区的空白。

  该项目从去年5月正式动工,目前已进入了建设的关键时期,做好土地等资源支撑保障,是青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当前的重要工作。

  抢抓“窗口期”,是眉山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当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等国省战略的实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激发区域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形成重要的‘窗口期’、机遇期。眉山也要加快布局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眉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调整产业结构,瞄准产业微笑曲线两端的“新”和“高”,去年以来,眉山对原定的“3+3”产业体系进行整合,确定了“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其他产业”的发展思路,决定举全市之力探索形成以“1+3”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重塑现代产业版图,眉山提出,力争到2026年让全市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打造全球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全国“专精特新”装备制造基地、西南生物医药重要研发生产基地和成渝地区电子信息重点配套基地。

  打响“突破战”

  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发力

  1月14日,眉山高新区正式启动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项目建设,该项目将建设磷酸铁锂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

  这是继宁德时代落户眉山甘眉工业园区、杉杉科技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动工建设之后,眉山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又一大动作。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在拓展眉山新能源新材料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将发挥重大引领作用。

  眉山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已有积淀,但过去主要集中在先进金属材料领域。2017年,整个产业的产值仅有120.4亿元。

  为做大产业版图,去年以来,眉山锁定锂电池材料这个关键的产业分支,积极对接全球先进生产力,先后引进了杉杉科技、锦源晟、天华超净、雅保新时代和宁德时代等一大批锂电池材料项目,汇聚起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据眉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统计,去年1-10月,眉山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34户,实现产值542.8亿元,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600亿元大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成为眉山制造业的主支撑和主引擎,也为眉山实施“1+3”现代工业体系调整奠定了底气。

  眉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眉山市委确定2022年为“制造强市突破年”,将通过实施“链长制”等机制,进一步完善“1+3”工业链“五图七单”,瞄准行业龙头和产业链关键企业,精准招引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优势产业项目,促进延链补链强链。

  目前,眉山正在建立招商引资动态考核和调查评估机制,深化现场办公、领导联系、竞技拉练、“红黑榜”、履约评估和督查考核等项目推进机制,促进项目快签快建快见效,力争每年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400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不低于20个。(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樊邦平)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