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学史力行践初心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第一指导组精心指导下,省委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各级党委(党组)紧紧跟上、抓实抓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百姓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三晋大地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得扎实、办得有力,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一项项惠民举措,顺了民意、暖了民心,换来的是一声声群众赞誉。为民办实事,事事有着落,件件得民心,为“学史力行”写下了生动注脚。
走好群众路线
高位部署全力推动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党史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检验学习成效的“试金石”,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五个着力办实事”部署要求,对标对表中央要求,高站位部署推进实践活动,形成了职责清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快速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以百姓心为心,更好倾听回应群众呼声。各级党委(党组)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情,普遍运用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网络征求意见、信访渠道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方式,开展察民情访民意工作,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把问题找准找实。省委常委同志带头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将农业保障、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民营企业就业人员社保、教育质量提升、困难党员帮扶、公立医院购药费用等领域的13个问题纳入省委常委会“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引领带动各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省级参学单位共列出重点民生项目清单2309项,全部明确工作举措和完成时限。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全省各级领导发挥示范作用,牵头办理一批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解决一批信访问题、健全一批社区基层组织、办理一批民生实事、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引领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实做好,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省各级领导干部采取蹲点督办、亲自领办、帮助协办等方式,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80余万件,其中,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实事15.7万余件,“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养老、教育、安全、心理健康等问题2.3万件。抽样调查显示,办实事项目总体完成率达90%以上。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徽闪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省扎实推进“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报到参加志愿服务,运用“十必联”群众工作法,创新开展“十万党员结对认亲、排忧解难温暖民心”、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开门一件事”、点亮“微心愿”“接诉即办”等活动,省市两级党员为身边群众办实事85万余件。
厚植为民情怀
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派出所精心组织执勤民警、辅警在辖区各中学、小学及幼儿园周边进行巡逻防控、隐患排查、交通整治及疫情防控等工作,执勤民警、辅警在学校门前疏导交通,引导家长及学生戴好口罩、扫“双码”、有序排队报名入校……在全省中小学校周围,“护校安园”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省力求每一件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都有力度、有温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这样的生动实践在三晋大地遍地开花。
全省上下坚持问需于民,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增进民生福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进群众心坎里。2021年以来,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政策在我省延续落地落细实施。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7.5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5.6%。在2051个重点社区(村)确定帮扶对象24.63万人,开展“131”服务22.25万人,通过帮扶实现就业15.53万人。全省着力打造10个社区养老服务品牌、200个社区养老服务示范机构、50个养老服务示范社区、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组织。我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省着力深化政务服务,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充实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确保问题准、措施实、效果好。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推动企业注册、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等各环节企业开办业务“一网通办”,省、市两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创新监管方式,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常态化,逐步构建起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全省各级各部门结合职能职责,着力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截至去年8月底,全省已推出户政、出入境、交管等方面便民利民措施1800余项,为群众办实事74万余件,服务群众433万人次。全省围绕快速响应、推进解决、跟踪落实、办结反馈、实效评估,建立健全办实事长效机制,出台省级相关制度1482项、市县相关制度9760项。
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产业建设等战场上,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蓬勃展开,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续提升。
牢记初心使命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朱吕村村东的供水闸阀井漏水了。”去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夏县“12345”服务热线突然响起。接到诉求之后,夏县相关部门闻风而动,接诉即办,第一时间安排抢修人员到达现场,经过10多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恢复了正常供水。运城聚焦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针对过去老百姓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打不同的热线,号码容易混淆的问题,将服务热线归并优化,各级部门在运城设立的政务服务统一到“12345”一个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省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当下做”与“长久立”相结合,聚焦常态长效,着力在建立完善机制上出实招、下实功,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制度成果。省人社厅让社保大数据“领跑”推动缴费“零跑”,运城市盐湖区搭建零工市场帮助务工人员就业,受到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省国资委建立省属企业防止欠薪欠保长效机制,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省总工会牵头打造户外工作者“爱心驿站”,省妇联为易地搬迁脱贫妇女赠送“两癌”健康保险,把党的关怀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老百姓的烦心事,也是改革的突破点。深化改革,是解决难题的良方。我省加快推进改革,统筹抓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各方面工作,推动民生保障和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坚持蹄疾步稳、攻坚克难,全面推开“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地方金融改革、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等,推动改革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527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实施改革。推进医保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站稳群众立场,建立了许多机制和平台,解决了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为人民谋幸福,是念兹在兹的不变初心,更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全省广大党员将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细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强大动力,不断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记者李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