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思维促改进 南通探索推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原标题:立好“风向标” “考”出新活力
南通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抓手,用“指挥棒”指引,向关键处发力,推动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建设厚积成势。在省级重点引才工程“双创计划”中,南通入选人才和团队数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二,区域人才竞争力跃居长三角城市前列。
缺什么补什么,
量体裁衣出“考卷”
“海门,产业人才引进指标得分2分,人才公寓指标得分0.5分,合计2.5分,排名第一……”1月28日,2021年度南通高质量发展考核人才部分得分表出炉,多个板块成绩较上一年取得明显进步。
记者在考核赋分表上看到,依据各县(市、区)和板块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实际,人才考核指标体系既考量国家顶尖人才申报、省“双创计划”入选人数、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成效等重点指标,又注重“量体裁衣”,动态调整个性化指标。
“通过考核摸‘短板’,再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导向,设计差异化目标值,为的是以考促干、以考创优。”南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剑波介绍,像崇川区,一度面临地处老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人才公寓供应不足等问题。去年,人才公寓建设被纳入全市个性考核指标,崇川区专门拿出稀缺地块建设人才公寓,当年供应600套,今年还将上市700套,在考核中获得加分。
“考核硬碰硬,要想实现进位并不容易,必须比别人更拼!”拿到成绩单,崇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丁玉峰感叹,从排名靠后一路冲进前三,崇川靠的是牢牢把目光锁定在薄弱环节,“我们把人才专项资金从1000万元提升到6000万元,对各类人才工程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去年底,崇川人才总量超24万人,9个人才项目、1个团队项目入选去年省“双创计划”,创历史新高。
“我的事业在南通驶上‘快车道’,450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我解决很多‘燃眉之急’。”2020年底,江苏多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杏芬带着项目落地崇川,在去年的省“双创”人才评选中,她的总分位列南通第一。在省市区三级大力支持下,公司聚焦自主研发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特种淀粉作物和高端油料植物新品种,为科研院校提供分子育种技术服务,预计5年内产值将达5000万元。
立好发展“风向标”,
考出城市新活力
人口流向、人才数量是衡量城市活力的“硬指标”。“七人普”数据显示,南通全市常住人口772.66万人,首次超过户籍人口,人口净流入16.61万人,实现历史性“逆转”。
“过去‘高考出去一火车,毕业回来一卡车’的现象也在发生明显转变。”海门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飞向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5308人、5333人、6462人,近三年海门引进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不断‘冒’出来的新鲜产业,为年轻人提供更广阔舞台。”
跻身“万亿”俱乐部后,南通如何在上海大都市圈中保持持续竞争力,人才的战略储备至关重要。考核针对海门区、启东市等板块与上海、苏南隔江相望的区位优势,设置“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开展人才合作”个性化指标,引导推动人才工作深度对接上海、融入苏南,有效承接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苏南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人才溢出效应。
“我们针对位于崇明岛的海永镇采用单独考核方式,灵活设置‘人才工作深度对接上海、融入苏南’‘有效提供上海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信息’等指标。”王飞告诉记者,在考核牵引下,海永镇这片南通接轨上海的前沿热土,充分发挥对接上海人才项目的优势作用。去年海门引进的50多个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其中超六成都来自上海。
海门针对临江新区等产业相对成熟的重点园区,设置人才基金、载体建设等考核指标,推动成立蓝湾资本、时代伯乐等人才基金10只,总规模达35亿元,先后为32个人才项目提供近5亿元资金支持,培育出生物医药科技园“国家级企业孵化器”、招商局重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
以“基金活水”激荡“产业春水”。95后清华大学毕业生周天宇创办的氨酯汀兰(南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研发可完全替代土壤的新型整块植物种植基质。“去年,我们获得险峰长青、真格基金等风投资金近千万元,未来将深耕创新产品的研发。”周天宇信心满满。
从人才关切入手,
以用户思维促改进
中国何时能掌握可回收运载火箭技术?总部位于南通的深蓝航天,正努力回答这个问题。2015年,深蓝航天CEO霍亮带着成为太空产业推动者的梦想,来到通州区埋头“造梦”。4000平方米标准厂房,政府的一系列产业基金扶持,让他时常感叹:“南通的人才服务十分到位,在这里我们可以心无旁骛搞研发。”
人才政策好不好,人才环境怎么样,人才最有发言权。南通从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一流创新生态出发,加大对各地各部门人才综合服务软环境指标的考核力度,除设定刚性任务的考核,还加入人才服务具体要求,以考核促改进。
每年考核,南通市委组织部都会随机抽取部分创业人才作为服务体验官,以匿名方式对各地各部门的服务进行打分,占比为20%,实现“谁享有服务,谁评价服务”。
在尊重人才评价评分的基础上,加强对意见建议的梳理,南通及时发现短板,作为改进人才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针对不少人才体验官反映的大学毕业生居住难问题,南通启动人才安居工程,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0万套人才公寓,满足各类人才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样化安居需求,首期3100余套已投用。
“针对人才普遍反映的初创期融资难,市里组建科创投资集团,设立50亿元创新发展基金和5亿元江海英才天使基金,构建覆盖企业孵化、创新融资、产业扩张全生命周期的股权基金支持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封春晴说。(林元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