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 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原标题:坚持人民至上 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幸福“新画卷”依旧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近年来,天津在用心用情书写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为民鼓与呼,是每名代表、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天津这张民生答卷中,在津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津全国政协委员将走访的所见所闻,凝结转化成一个个“金点子”,为民代言、为国献策,他们唱响了“天津好声音”。
中医药下沉 补齐签约服务短板
让基层医疗机构强起来
医疗是民生之需,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让医疗卫生事业的“筋骨”强起来,做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市委会副主委张智龙,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弘湖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孙昌隆积极参与讨论,谈想法、提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天津中医药医疗资源丰富,应该把握好这一机遇。”今年年初,本土疫情袭击津门,张智龙说,这次疫情一个很大特点是轻症患者多、少儿多,海河医院专门设立了中医病房,“事实证明,辨证施治、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针对性地调节患者免疫力、拮抗病毒,加快治愈出院速度。”
“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发挥我市中医药优势,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张智龙建议,整合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中医医疗集群,推动名中医团队下沉基层医疗机构,“专家多跑腿,患者就近治”,让中医药医疗卫生资源更加公平可及。
家庭医生是寻常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然而,在推行的过程中,家庭医生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现在,很多患者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就是‘大药房’,签约只是为了拿药而已,造成这一局面,主要还是因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缺乏吸引力。”孙昌隆说,积极引进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势必会提高签约服务的“青睐度”。
孙昌隆建议,了解签约服务患者对于药品以外的就诊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引进计划。积极开展中医调理、针灸推拿、口腔诊疗、骨科养护等呼声较高的专科服务,购置CT、核磁、胃镜等高效诊断疾病的医疗设备,增加心、甲状腺等彩超,糖尿量、幽门螺杆菌等一系列的检查项目。通过职称竞聘倾斜、绩效优化政策吸引医疗人才进入基层医疗机构,同时,将与大医院共同进行的“手拉手”帮扶活动有效开展下去,安排社区医务人员到大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实践,让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撬动签约服务的有力杠杆。
探寻家校社共育新举措
促“双减”行稳致远
去年,在教育领域重磅推出的“新动作”,莫过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双减”落地后,几乎所有家长都长舒了一口气。在孩子学科培优的问题上,家长之间再也不必盲目攀比了;孩子的家庭作业也变少了,不用再开夜车,一家人都熬到很晚才休息。“双减”这么受欢迎,如何让“双减”行稳致远?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带来的提案就与“双减”有关。
“‘双减’的出台,为全社会带来一股崭新的气息,但政策在落地实施环节中仍有不足的地方。”孙太利说,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是不均,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大多数学校能提供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但乡镇学校普遍资源匮乏,服务内容参差不齐;在校时长和工作量不断增长,导致教师负担过重。此外,校外培训监管不到位,隐形变异培训仍存在,“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为此,孙太利建议,要积极探寻家校社共育新举措。对于学校而言,壮大“教师”队伍,在加大本校教师培训力度的同时,特招一批艺美技能科教师,从社会、离退休干部、在校大学生中招聘延时服务义工,完善教育配套设施,确保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鼓励学校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联动,举办家校共育课程,课程涵盖孩子心理、家庭关系、自我成长等多个方面,增强教育的原动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双减”,利用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各方资源,校内外协同发力,推进学校课程与社会资源高效联动。
“智慧+”助力老有所养
数字化教育助力老有所学
一直以来,养老都是全国两会高频热词,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丁梅,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会副主委许洪玲每年提交提案当中一个不变的主题。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把智能化作为连接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的桥梁,大力推广‘互联网+养老’的智能居家养老模式。但政府推动下的智慧养老服务目前仍处于政策推广阶段,面临财政供给不足、数据共享不畅、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削弱了智慧养老服务功能的发挥,影响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为推进智慧养老高质量发展,丁梅建议,加快推进“老龄人口数据库”与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和“银发”智能服务平台的对接,通过“数据先行”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为老服务的工作效率。制定智慧养老服务标准与规范,合理规范养老行业中上下游企业的养老设备供给、统筹社会公众老年人群的数据统计,将二者有机结合融入政府规范范畴。结合智慧社区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终端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评测,让标准符合老年人的实际。
“老年教育是老年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向数字化发展,是解决有限的教育资源与老年人快速增长的学习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许洪玲说,以天津为例,截至2021年,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310万人,占比21.66%,而老年大学的在校生仅为2.9万人,且存在着众多校外老年人无法入学,校内老年人不想离校,部分老年人“学无可学”以及难以跟上线上学习等问题。“满足老有所学,是提高晚年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快解决速度。”她建议,通过制定《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划》指导性文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联合发展老年数字化教育产业;在政府做好“托底”的前提下,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社区互助学习点,利用线下场所服务线上学习,让更多老年人参加学习;打造数字化老年教育联盟,以云电视服务平台和文化教育服务平台为依托,实现互通互联,弥补老年人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记者 韩雯 刘平 孟若冰 周志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