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守最美的风景 做最好的保障

发布时间:2022-03-09 10:33:00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各比赛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在扣人心弦的比赛背后,有许多人做着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比如,值守在冬残奥村门口的民警,为运动员做心理咨询的教授……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冬残奥会增添了无限光彩。

  冬残奥村女警:超长温暖的值守

程妍在冬残奥村大门口执勤。

  本报讯(记者 孙莹)北京冬残奥村的大门口有一景——每当有运动员乘坐的车辆进“村”,车上的运动员和“村”口的执勤民警都会隔窗挥手,微笑示意。再加上执勤的民警是个“警花”,这一景就更显得美。

  这位“警花”名叫程妍,是朝阳公安分局王四营派出所的内勤民警,也是冬奥村外围安保最早入驻、最晚撤场的人。

  北京冬残奥村门前左右近100米的路段就是程妍的执勤岗位。从1月4日开始,冬奥村还没开村,程妍就上岗了,隔一天上一次勤,负责周边巡逻防控,秩序维护。从早8时一直值守到晚8时才结束,再由其他民警接班。

  虽然勤务工作此前也没少承担,但刚来冬残奥村的头几天,自己一个民警带着两个保安一整天守着一道门,人不能离岗,连吃喝都得在警车上,还是让程妍觉得多少有些枯燥寂寞。不过,从警十年的程妍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夜晚,鸟巢就在不远处,灯光闪烁,特别美。”程妍说,看着玲珑塔上的倒计时一天天临近,心里也一天比一天兴奋。

  每天,运动员乘坐的大巴车都会频繁地从程妍眼前进入冬残奥村。每次有车辆驶入,程妍都会站在路边,微笑着和车上的运动员挥手致意。运动员们也热情地回应,慢慢地双方竟达成了默契一样。没人要求程妍这么做,这是她发自内心的表达。程妍说:“站在这里,我们代表的就是中国警察。所以,必须拿出最好的风貌,展现中国警察的形象。”

  程妍值守的“村”口是唯一带有冬奥村和冬残奥村标识的地方,难免会引得市民驻足拍照留念。在日常工作中,程妍还要时不时劝导群众,不要妨碍车辆出入,别太过投入走到管理区。

  程妍上勤的这两个月正是北京的寒冬,大门口连个避风的地方都没有,任谁站在这里值守12小时对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降温的时候确实是冷,雷锋帽、棉裤、棉靴都穿上了,并贴了暖宝宝,但还是能被冻透,只能多巡逻多走动,让身体暖和些。”程妍回忆着,接着又爽朗地笑着说:“现在好了,暖和了,我冬装都脱了。”

  程妍在“村”口度过了除夕,又在岗位上过了“妇女节”。这位“超长待机”的女警,守住了“村”口最美的景。

  冰立方心理师:激发运动员潜能

徐守森(右一)带领轮椅冰壶运动员通过互动游戏缓解比赛压力。

  本报讯(实习记者 何蕊)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参加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的中国轮椅冰壶队,已经连续取得四场循环赛胜利。在这支劲旅背后,首都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教授徐守森一直在为运动员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破冰前行。

  “如果把面向大众的心理咨询看作是治病救人,是‘将患者拉出深渊’,那么运动心理咨询则更像是激发运动员潜能的过程,是把他们‘往山顶上推’。”徐守森说,相比于健全人,残疾人运动员更具防御性,更加敏感,心理访谈便成为打开他们心扉的第一步。“我希望通过聊天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也会陪他们在一段段励志故事中一起哭一起笑,从而慢慢建立起信任关系。”

  冬残奥会赛场上,输赢往往就在毫厘之间,帮助残疾人运动员进行心理放松,是运动心理咨询师最大的任务。经过调研,徐守森发现,在完成投壶动作的瞬间,很多运动员脑海里会闪过消极的念头:这一壶一定要准啊,不然这局就输了……“这反映出运动员紧张、不自信的心理,还会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

  为了帮助运动员“排除杂念”,徐守森结合轮椅冰壶的特点,开发出一系列小窍门:注意力不集中时,捏一下轮椅的把手或掐一下胳膊,轻微的压迫和疼痛感会把杂念“赶”出头脑;过于紧张和不自信时,像闻花香一样深吸一口气,再像轻吹灰尘一般缓慢吐气,反复几次,情绪就会平稳;用写日记或字条的方式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很棒”“我不惧挫折困难”……

  “一位运动员采纳了我的建议,在自己的投壶杆上贴上了一张写着‘冷静、果敢、自信’的小纸条。”徐守森欣慰地说,别小看这简单易懂的六个字,却是运动员经过深思熟虑总结出的“制胜秘籍”。

  其实,早在2017年徐守森及其团队就开始为中国轮椅冰壶队提供运动心理咨询服务。2018年韩国平昌冬残奥会上,中国轮椅冰壶队一举夺魁,为中国实现了冬残奥会奖牌和金牌零的突破。如今,这支运动心理队伍又陪伴中国轮椅冰壶队奋战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上。

  回望来路,徐守森说:“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运动项目对运动心理咨询敞开了大门,但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希望有更多高质量的运动心理咨询师加入进来,陪伴运动员们一起破冰前行。”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