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课后服务有特色 落实“双减”有温度
“双减”之后,课后服务课程如何开展成为热议话题。“双减”下,学校课后服务如何有趣有料?
安徽省肥西县创新举措,聚力加力,把课后服务作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精准举措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全县48所学校开设足球、书法、素描、舞蹈、航模等个性化课程,探索“1+X+1”课后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兴趣选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小足球女将”们在球场上快乐奔跑。人民网 李希蒙摄
当“双减”遇上“非遗”
手持莲湘棒,轻移舞步,以棒敲击肩、臂、背、腿等部位,打击出有节奏的声音,学生们在民乐中欢快地跳舞……在肥西县柿树岗乡中心校,每天上午的大课间都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
莲湘舞是以前当地庙会中不可缺少的表演项目之一,又称“打莲湘”,颇具地域特色,是中国民间传统舞蹈,2021年入选第六批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名录。
柿树岗乡中心学校特色莲湘舞课间操。人民网 李希蒙摄
2012年,柿树岗乡中心校将莲湘舞引入学校,并把它作为少年宫的一门课程,成立了莲湘舞社团、“舞动莲湘”艺术实践工作坊,全面推进莲湘舞的传承工作。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该校又将莲湘舞纳入课后服务课程。与此同时,对莲湘舞进行创新和改革,引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现代文化元素,分别编排了莲湘舞和莲湘操项目,舞蹈动作更现代、节奏更欢快,使传统非遗项目顺利进入校园,融入到学生的文化生活中。
如今,莲湘舞像一朵盛开之花在校园不断地繁衍成长,柿树岗乡中心校也成为合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首批合肥市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我们学校是农村校,文化活动相对于城区来说较少。把莲湘舞引入学校,让非遗文化得到普及和传承,又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校长张高友希望,一届届的毕业生走出校园后,能将家乡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多地方。
乡村少年宫展活力
埃菲尔铁塔、盛开的荷花、多功能书桌……你能想象这些精美的3D打印作品出自一群小学生之手?
“双减”政策落地后,肥西县上派镇菁菁小学依托少年宫,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供多样化服务项目,着力建设创客社团,以此推进3D打印科技、机器人、航模等创客教育,力争让创新理念植根于少年宫每一位孩子的心中。
航模兴趣小组展示无人机飞行技巧。人民网 李希蒙摄
少年宫负责人刘凯介绍说,学校的科技类社团以星空创客社团为主,下设创客实验室、3D打印室、机器人室、航模室。课堂教学每次一个主题,由浅入深,学玩一体,通过实验、观察、总结、表述等环节的实践练习,激发学生探索科技创新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空间构建和动手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有帮助。
“3D打印十分有趣,我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把想要的东西打印出来,而当模型做出来时候,心中便会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上派镇菁菁小学六年级学生吴永馨高兴地说。
科技创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2021年,学校选送的作品获得全国第19届NOC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二等奖。
“小小书法家”正在认真练习书写。人民网 李希蒙摄
探索“1+X+1”课后服务模式
乡村地区留守儿童儿童较多,爷爷奶奶无力辅导孩子功课;家长为工薪阶层,下班时间与学校放学时间不一致……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今年春季开学以来,肥西县肥光小学在原有的“普惠托管+个性化课程”基础上,结合“双减”工作要求,探索出“1+X+1”课后服务模式。
“1+X+1”指什么?肥光小学校长徐应阔介绍说,第一时段为“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完成家庭书面作业,确保小学生作业不出校,初中生难题不出校;第二时段“X”,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学校社团、个性化课程、作业辅导等,满足学生拓展兴趣爱好、补差补缺等多种需求;第三时段“温馨陪伴”,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改变,不止这一所学校。
为高质量推进课后服务工作,肥西县在城关及大桃花片区积极推进课后服务“1+X+1”模式,乡村地区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引入第三方。除课后“三点半”课后之外,还为有需求的孩子提供早托及午托等服务。
据肥西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肥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为62000人(包含民办及寄宿制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数为56900人,参与率为92%,五天均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数为52943人,占参与课后服务学生数的93%。
“下一步,肥西县将优化工作方案,制定相关管理细则,多渠道吸收社会力量深耕课后服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该负责人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