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春光好 春耕备耕忙】大同全方位推动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
人勤春来早,谋划开新局。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大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大会日前召开。围绕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特”“优”战略,大同市将全方位推动黄花、畜牧、设施蔬菜、有机旱作(杂粮)、中药材(黄芪)、食用菌、杏果、农文旅融合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
大同是特色农业大市,其中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有着悠久的种植传统和潜力优势。如何聚力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和谐安宁,该市审时度势,突出“稳”的基调,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好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国际陆港“北肉”平台“三块金字招牌”,以拳头产品为内核,以推行链长制为抓手,促进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全市特色产业有大的突破。“以绿色、有机、低碳理念引领农业,用市场化、工业化、标准化思路发展农业,以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牢牢守住稳粮保供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走好稳农与强农相辅相成的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大同市委常委、副市长龚孟建指出,计划2022年全市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要达到200亿元以上,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200元,真正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今年,该市围绕八大特色农业产业谋划实施188个项目,规划总投资215.4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5.6亿元。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5万亩,总产量达到1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4.3万吨、8.6万吨、39.7万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以上,北肉冷链进出口加工产业园年产肉制品达到20万吨;设施蔬菜总面积稳定在9万亩,产值达到13亿元;新发展有机旱作农业50万亩,高标准创建桑干河沿线10万亩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杂粮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加工转化率达到45%;黄芪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产量突破4000吨;生产食用菌菌袋达到3200万袋,产值3.3亿元;水果产量达到8万吨,改良嫁接西梅品种1000亩;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记者赵志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