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三圈”各自优势 服务融入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晋北、晋南、晋东南,三个城镇圈内的城市,不仅地理上相连接,而且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渊源。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以来,雁门关外、河东大地、上党老区,乘山岳伟岸之气,披大河泱泱之势,迸发巨大发展动力。在我省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里、在生产要素的新优化间、在经济发展的新方式中,“三圈”内各市立足区域优势积极破题,主动扛责担当,主动服务和融入我省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晋北城镇圈:借势赋能融入区域协作
同朔两市毗邻,一直以来都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桑干河贯穿大同与朔州,在流域治理上,双方加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了晋北生态区。作为京津冀的“上游”,在生态建设上,两市实现共建共享,共同打造环京津冀的生态屏障。正在推进建设的集大原高铁连接大同、朔州两市,交通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又为两市在经济、文旅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础。
晋北城镇圈的建设为大同、朔州两市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注入新活力、带来了新机遇。发挥各自产业和区位优势,提升能源领域合作的同时,立足晋北风光和电力优势,按照“风光水火储”和“源网荷储”两个一体化思路,整合新能源资源,规划建设绿电送京、晋电外送通道,服务国家的能源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无论是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建设,还是晋北城镇圈的建设,大同正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发展战略。大同市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王宏栓说:“为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晋北城镇圈,大同与朔州将强化协同发展,依托各自优势,向内提升凝聚力,向外拓展影响力,目前已形成初步合作建设思路。”
朔州市围绕全力打造转型综改示范高地,加快构建支撑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集中打造千亿级低碳硅芯产业园区,推进零碳机场、零碳高铁站、零碳园区建设,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陶瓷、医药、高新技术等产业集群。朔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郑羽说,我们围绕“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谋划推进一批重点项目,通过全力打造“四大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
同是我省首批能源互联网试点城市,两地合作显然不止于此,大数据算力、零碳电力的技术合作,正开辟出“双碳经济”的新模式。双方未来的携手中,打造能源革命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开放共赢的能源合作体系,发挥各自优势彰显出区域特色,进而在晋北城镇圈的建设中推动经济、文化、旅游、康养等全域化融合式发展。
晋南城镇圈:善作善为增强竞争优势
眼下,临汾市正以开展“项目建设年”为契机,抓紧制定可操作、能落地、见成效的实施方案,立足晋南城镇圈与山西中部城市群协同发展,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双城”建设,建立项目库,把“双城”建设落实到一批专项行动、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具体项目上。各县(市、区)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全力打造黄河流域样板县,共同建立起推进全市“双城”建设的工作矩阵,全力推动“双城”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临汾市委政研室主任张建山认为,《关于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一脉相承,是一个贯彻中央要求、符合山西实际,既全面系统、又特色鲜明的指导意见。作为临汾来讲,就要以“1355”战略、“双城”建设为牵引,积极打造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先导区、黄河中游绿色崛起引领区、晋陕豫协同发展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复兴样板区“四区”,并以“双十路径”,在黄河流域建设绿色能源发展、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新兴产业集聚等10个示范样板,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打造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特优农产品等10个区域中心。
运城地处黄河之东,地界轮廓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镶嵌在山西省的西南端,优势在于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区域,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运城机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格局已经形成。黄河流经长、森林覆盖率高、湿地面积广,是山西生态条件最好的城市,但运城的不足在于城镇化发展质量偏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弱,城镇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治理能力不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低。
在运城学院文化旅游系主任屈学书看来,精准的战略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遵循,运城要坚持一体化、网络化、紧凑化、精致化、生态化、特色化的城市发展思路,努力建设高标准生态城市、高品位文化城市、高品质宜居城市。面对新机遇,运城要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快融入关中平原、中原城市群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协作区,大幅提升发展位势和区域影响力。
晋东南城镇圈:立足优势争做示范标杆
春回大地,位于长治市区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如织的游人正感受惬意。2021年以来,按照自然生态、湿地风貌、滨水特色的原则,长治市在这里建成了环湖马拉松赛道、城市多功能阳台、园林式文旅服务中心,同步推进的老城改造中,实施了37项城建重点工程,新建和改造主城区道路41公里,建成8座立交桥,打通了“东山西水”快速通道。
“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这一系列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了长治在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中的战略地位。”长治市潞州区委书记崔云峰表示,“我们将始终把自身发展置身至全省和全市大局中考量推进,在高质量建设晋东南城镇圈中树立雄心壮志,奋力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中心区,争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排头兵。”
15分钟生活圈、城市群数字网络城管体系正为长治人带来更多便捷。尤其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家示范城市后,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的长治,正通过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整治,一体推进“山水气城”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作为中原城市群14个核心发展区之一,晋城市打造通往中原城市群和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晋城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树敬说,晋城市不断强化内功,夯实基础,精准发力,错位发展,全力实现深度融入中原、加强对外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1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
立足晋东南城镇圈,晋城主动服务山西中部城市群,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不断完善立体、通达的交通网络,构筑立体化开放通道,加强与山西中部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三角等区域的高效互联。以创新驱动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以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为支点,以申建“晋东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全方位高质量承接京津冀、粤港澳和长三角产业转移,努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积极推动晋城制造优势和郑州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在物流枢纽、外贸综合服务等领域的优势相衔接,在光机电、新能源装备、钢铁铸件等优势行业大力培育优势对外贸易主体,全力推动晋城开发区、丹河新城等平台创新发展,加速提升开放平台层级,在山西率先建成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桥头堡”。(李家鸣 袁兆辉 郭玉琴 王荔 郑璐 姚晓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