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多地探索春季树木飘絮治理办法
南京主干道上的法桐。 本报记者 赵亚玲 摄
4月,一年一度的飞絮季如约而至。为让市民呼吸更顺畅,江苏多地探索春季植物飘絮治理办法,有飘絮前防范的,也有飘絮后抑制的,还有长期、短期办法结合使用的。各地“治絮”效果如何,还有哪些未解难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4月11日中午,走在泗洪县城北体育公园西侧的一处公园绿地上,泗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霍建军感觉神清气爽、呼吸顺畅。“改种不飘絮品种杨树五六年,泗洪春天飘絮肉眼可见地少了。”霍建军介绍。
“自20世纪70年代起,江苏北部地区广泛引种杨树,10至15年的大径材杨树有市场、经济效益高。”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俞小平主攻林业投融资方向,他告诉记者,10年以上的杨树飘絮较为严重。
“过去,泗洪四月‘飘雪’,最严重时,居民外出时连眼睛都睁不开,飘絮也容易引发火灾、导致居民皮肤过敏。”霍建军说,随着园林景观树种多元化,县里的田间地头出现椴树、榉树、朴树等不飘絮树种,同为经济作物的山核桃也逐渐被接纳,目前种植有10.4万亩。但有着“绿色银行”之称的杨树还是主力,依然保持近20万亩的种植量。“好在老的飘絮杨树正在逐步被替换,无絮品种既给村民带来经济收益,又保持呼吸顺畅的环境。”
除了杨树,飘絮的还有法桐,南京是其中较为典型的城市。南京主城法桐行道树共有8万余株,集中在中山北路、中山东路、中央路等多条主干道上。每年4—6月,南京法桐球果成熟开裂,果絮随风飘散。
“南京法桐很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种下的,已成为南京城市名片之一。”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城市绿化管理处处长臧延亮坦言,大规模替换法桐的做法不可行,为减轻飘絮影响,南京长期、短期措施并行。
冬季试点修剪枝条,减少春季飘絮量。2020年冬季开始到去年2月底,南京对太平南路、长乐路、中山北路等5条道路、1238株法桐进行冬季修剪。4月7日,记者在秦淮区长乐路看到,路旁地面几乎没有飘絮,一改往年法桐果絮堆积的情况,法桐本身也长势良好。秦淮区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所副所长魏昕告诉记者,修剪已结果枝条,可减少飘絮,降低树枝断落、树木倒伏风险。
南京已连续5年在飘絮季上线“法桐飘絮预报系统”,今年预报道路有宁夏路、西康路、月苑西路等75条,基本覆盖主城区主要道路和大规格法桐较多道路。市民可查看实时飘絮情况和未来3天的飘絮预报,避免飘絮影响。
江苏不少地区沿河、近河区域种植柳树,柳絮也是春季飘絮种类之一。“市级绿地中,产生飞絮的树种占比4.5%,柳树占比1.3%。”无锡市绿化管理中心工程师李杰告诉记者,树木替换成本高且破坏生态。近三年,无锡市级绿地使用飞絮抑制剂,控制果实发芽分化,能减少八成柳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已种树木飘絮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治,但新种树木不能重走飘絮老路。
在新修道路旁,南京鼓励种植榉树、朴树、无患子等不飘絮、遮阴性较好的乡土适用树种。“以扬子江大道为例,行道树采用春季开花小乔木,搭配秋色叶树种,这种‘春花秋色’的组合正在成为南京道路绿化的标准模式。”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规划建设处副处长杜佩剑介绍。
2014年,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与南京林业大学联合编制《南京市行道树树种规划(2014-2026)》,该规划筛选出超100种适合南京种植的行道树。“这些品种基本都是耐修剪、易养护、病虫害少的品种,能较好适应南京气候。”杜佩剑说,其中落叶、色叶、无飘絮树种是近年来城市绿化主选品种。
从2003年起,苏州就走上本土树种栽种之路。苏州市林业站站长姚新华介绍,苏州对乡土树种有浓厚的情怀,居民家有着“前门榉树、后门朴树”的传统。本土树种不仅能减轻飘絮问题,其生态适应性也更强,美观、病虫害少。
“治理飘絮并非一日之功,更不是单一问题,关乎生态系统稳定性。”江苏省林科院景观树种与花卉研究所所长黄利斌建议,区域内单一树种数量不应超过10%。近年来,江苏新建区域普遍重视树种多样性,一定程度上缓解飘絮问题,同时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系统对抗干旱、洪涝等极端恶劣天气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