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家在青山绿水间(逐梦)

发布时间:2022-04-22 14:40: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2年春季的一天,我走进缙云山,沿着满是常绿树木的山间步道缓缓向上,一路春花绽放,芳香怡人。

  

  山林秀美,岁月静好。在缙云山生态文明实践中心,矗立的石碑上镌刻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缓缓行过一段,就到了黛湖。这是缙云山的一颗璀璨明珠。黛湖中有着近两百种淡水藻类,被誉为“藻类基因库”。一湖碧水,四周新植着水杉、红枫、香樟、银杏、桂花树等树木。

  “我记得,三十多年前嫁过来的时候,这片湖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很漂亮。”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的党委书记龙天真感叹道。

  天气晴朗,经营着特色民宿的杨大姐和龙天真一样,起了个大早。昨夜细细的雨声,天明时换上了婉丽的鸟雀鸣叫。推开窗户,山里带着草叶清香的湿润空气扑面而来——又是美好的一天。长吸一口气,杨大姐走到楼下,屋里帮忙的小哥和妹子早已忙开。新的一天便这样拉开了序幕。

  “哎,大姐儿,快来看呀,粉桃全开了!”春花烂漫的院落里,妹子惊喜地呼唤着杨大姐。

  

  时光回到几年前。

  杨大姐一家世代住在缙云山。山里有面积约七十六平方公里的森林,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常言道“靠山吃山”,这样的朴素理念代代相传。瞧,山里的草药可以采摘,竹子可以砍来编竹器……上世纪90年代初,城里人节假日纷纷到山里游玩,缙云山山民由此受到启发,找到了致富的好路径,于是,从小小的家庭旅馆一路做到可容纳几十号客人的农家乐。

  2000年左右,杨大姐做起了农家乐生意。一道道农家菜,杨大姐信手做来,客人都喜欢。几年前,农家乐生意越做越好,杨大姐宅基地上的房子也不断“长高长胖”,以迎接更多的来客。这不,一批客人下午刚走,傍晚又要来一批新客人。那时,杨大姐光秃秃的院坝没有栽种任何花草,因为她要尽可能地增大它的使用面积。

  “咱这个院坝跟别家比,还是小了些。你看,隔壁又在原先的竹林里搭了几个房间。”妹子对杨大姐说。

  “你大哥准备把屋后那片小树林砍掉,然后拿混凝土打个后院,弄成个停车场,现在开车来的人越来越多……”杨大姐心里早有规划。

  院外,龙天真骑一辆摩托车经过。摩托车在山间公路奔驰,路过黛湖,她一眼瞥去,并没有看见湖面——这些年,几个大型度假村把黛湖包围了。龙天真叹息一声,想起1985年自己从邻村嫁过来,也是经过这个路段,突然,一片波光粼粼中飞出一只浑身翠色的小鸟,新娘子惊喜地笑了。

  是呀,一切尽在变化中。这片山水不如从前那般好看了——二十多年间,缙云山的农家乐由最初的星星点点,发展到成带连片。然而,农家乐随意扩建吞噬林地,四处污水横流;有的村民特意扩建房屋用于租赁;坐着山间缆车往下看,蓝色的彩钢棚像一块块打在森林上的补丁……青山绿水,不复往昔。

  

  2018年6月初,缙云山生态治理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山野。

  起初,龙天真还有些疑惑:“农家乐不是发展得好好的吗?”

  那天,龙天真怀揣心事在村子里转着,细细端详周遭熟悉的一切。是呀,山里看似热闹了,却有大片大片的林地被蚕食。这些年,大家只看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果任由农家乐粗放发展下去,缙云山的绿水青山恐怕要遭殃了。龙天真一点点地想通了——生态治理刻不容缓。接下来,她要做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

  龙天真和区镇的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敲开老乡的门,苦口婆心地说:“是呀,咱们做农家乐尝到了甜头,但如果这样脏乱差下去,不但毁了森林,那些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客人,也不会到咱这里来了。咱靠山吃山,但不是这个吃法。”

  院坝会上,老乡们沉默不语。龙天真明白,要让老乡们思想上转过这个弯,还要细致地做工作,把利害关系捋清了,讲给乡亲们听。

  山里人对大山始终有着最质朴的感情。在龙天真与工作人员的一次次走访中,乡亲们逐渐把“护住山林就是护住饭碗”的道理想通了。

  一名党员身份的农家乐经营者率先站了出来:“就让我来带这个头吧。”这个山里汉子什么也没说,带人把自家违建的农家乐拆除了。这一幕,让龙天真看得眼泪直打转。

  七十多岁的蓝长生和老伴住在大山深处,出行是老两口最大的难题。从自己家走到村委会需要一个小时,并且沿路荒无人烟。山路崎岖,只要下雨,老两口就寸步难行。工作人员上门找蓝长生做工作,老人对生态搬迁政策表示赞同和支持,并且主动选择了“退地入城”。龙天真还记得,老人爽朗地说:“把土地还给大山,我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搬出去既能保护生态,生活也方便,社保、养老,政府也解决了,我支持!”在蓝长生的影响下,好几家村民搬出了森林,“这样娃儿在镇上读书也近了。”

  澄江镇组织农家乐业主集体到浙江莫干山一带的民宿参观学习,杨大姐也在队伍中。江南之地,依托着山水优势,呈现出一副极具生机的乡野面貌。

  江南一行,杨大姐很受启发。“青山绿水就是最好的基础,要形成个性化、差别竞争,美好环境不可少。”

  在拆除违建的过程中,杨大姐家原先的高大楼房变成了精致小院,廉价低质的农家乐开始向优质舒适的民宿转型。

  为高水平修复缙云山生态,当地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的思路,科学选配植被、树种,修复缙云山保护区面积五十七点七万平方米,栽植花木近九十万株。

  山上,缙云山中心保护区域设有明显标识,禁止人员进入;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陈列馆、缙云山自然教育中心等正在装修;在缙云山风景名胜区大门处,过去存在农家乐揽客、小吃摊乱摆、车辆随意停放等管理问题,如今缙云山保护区生态展示厅开门迎客,停车场修缮一新,拉客、摆摊不见踪影……

  山下,全长六十四点五公里的缙云山环山绿道已经动工。在部分示范段,骑行道、亲水步道、园林景观相映成趣;温泉公园、古村落正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

  黛湖的治理更是重中之重。数年前,黛湖被违章建筑圈占,湖水被随意抽取和污染,走近一看,湖面一片漆黑。拆除违建、栽种植被、湖岸整治,一整套复杂的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大到打掉硬化地面,小到草本植物的重新栽种,都得用心……最终,龙天真和缙云山山民心心念念的黛湖重现曾经美丽的模样。

  

  “黛湖不仅风景好,还是个顶重要的水源地!你知道吗?从黛湖下去,一串小湖连成一条水系,湖水这么一路走,最终流进山下的农田。”山民对前来游览的游客说。生态治理后,原先家在深山里的山民有了新的工作,每天巡湖是他们的日常。

  继续走着,拐进竹林小径,便能看见杨大姐那个在网络平台走红的民宿。

  粉桃花绽放的时节,小小院落一片浅粉雪白,客人惬意地坐在临近小院的玻璃房里望向远处的山林,他的跟前,是一瓶插花——花儿叶儿都是小院里长出来的。一身中式传统打扮的杨大姐,端一杯茶水轻轻送到客人面前——这茶是山林里土生土长的,有着特殊的回甘。

  “一会儿去附近的林子散散步?我可以带您走几条不同的生态线路。晚饭前您还可以自己动手体验石磨出豆花的乐趣。”杨大姐笑着,跟客人说话。

  “好呀!”客人欣然应允。“哎呀,你看那几只雀儿在吃地里的东西!”客人又看到一幕新的情景。

  “没关系,那就是给小家伙们留的口粮。人和鸟,都是好朋友。”杨大姐回答道。

  “靠山吃山”,在数年的缙云山整治之后,有了全新的概念。

  家在青山绿水间,缙云山山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0日 20 版)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