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镇罗营镇下营村“微网格”制收获乡亲们交口称赞
七点出头,高立国吃完早饭,口袋里揣个本子,就出门“上班”了。
“为啥这么早?”记者问。“我现在是网格员,周边18户邻居的大事小情我都得管,可不就得早点儿上班么。”他说。
镇罗营镇的下营村相当偏远,哪怕从平谷城区出发,也还得赶22公里路。这里山路悠长曲折,果园面积广阔,再加上林田河流,光靠村委5个人,实在有些管不过来。三个月前,村里开始实行“微网格”制,也就是把村域划分为多个格子,由网格员负责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高立国就是20名网格员之一。
“我管的18户里,有两户独居老人、三户残疾人,还有七户家里有娃,家家户户都有果园。”高立国对自己包的户如数家珍:“要想当好网格员,熟悉情况是最基本的。”
一路走,见到路边有烟头、塑料袋,高立国总是顺手捡起来,短短几百米的路,这弯腰又起身的动作,就做了五六次。“小高,我现在可以打第三针了。等你有空,能带我去一趟镇医院不?”走到独居的曹大娘家门口,高立国听见了招呼。“没问题!您先收拾东西,等会儿我开车带您去。”
高立国43岁,是村里远近知名的能人,党龄也有20年了。得知村里要实行“微网格”,他一点儿没犹豫,就去报了名。“工资一分钱也没有。”他笑说,都在一个村里住着,叔叔、婶子叫着,该搭把手肯定搭,街里街坊的就讲究这么个热乎劲儿。如今当了这网格员,更不能惜力了。
和他一样,20名网格员全是优秀党员、村民代表以及护林、管水等八大员,用村党支部书记孙宝军的话来说:“网格员都是大家选出来的,年轻能干,精力体力足,电脑用得溜儿!”
就拿疫情防控来说,一接到上级部门通知,村里就要迅速摸底。从前光靠村委几个人,包片入户要大半天时间才能完成。如今,网格员们只用20分钟,就能把所有信息准确、快速反馈过来。
孙宝军有个形象的说法儿:“出门一把抓”。“网格员走村入户,把大事小情都抓下来,打包回家,然后再分类解决。”孙宝军说,这样一来,村民事务就从被动受理转向了主动了解村民需求,未诉先办。
网格员不仅管村里的事儿,村外的也得管。孙宝军给记者看了一张村域地形图:“您看,网格把村内、村外都覆盖了。”村内,主要是服务村民,网格员得做得精细;村外,主要是管理山水林田湖,网格员得“腿勤”,河流、道路、森林、果园,包括机井、变压器,都得巡视。
如今,下营村的千余亩粮田不撂荒,2000亩山林没火星,800亩果园里枯枝还田不焚烧,都有网格员盯着、管着。“有事儿找网格员,真灵!”大伙儿总是这样说。
记者手记
放下大喇叭,服务更精细了
网格本身不新鲜。十年前,京城核心区的胡同里就已有相关尝试。可在广袤的乡村,实现精细化治理的难度更大,于是,“微网格”制度就显得更有意义。
这是一套科学的治理方式。就拿网格划分来说,下营村根据卫星绘制的地图,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划分,确保每一户村民、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
这也是一套高效的治理方式。在“事”上,把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文明城区创建等业务整合起来;在“人”上,把党员干部、积极分子、村民代表、八大员落到网格里去,赋予权力、压实责任。实现人、事有效融合,形成有效的管理单元。
从一只大喇叭的粗放管理,到如今分区域的精细化管理,平谷各街乡镇都在探索“微网格”的治理方式,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