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江苏连云:特色农业深挖潜 乡村振兴广增效

发布时间:2022-05-18 15:55:00来源: 人民网-江苏频道

探索三倍体牡蛎高效笼养,“海上田园”增收觅新路。朱华南摄

  “黑金”紫菜、奶白生蚝、嫩绿香茶……春夏之交,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的滨海村落里,不同色彩的火热农事交织出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近年来,以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连云区聚焦“打造中国最美海岸线”,不断开拓乡村全面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局面,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产城融合型发展样板区、沿海特色产业集聚区,持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夯基石、添动能。

  据统计,2021年连云区全年21个涉农村社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50万元,均实现15%以上增长,“一村一品、一社一特色”的发展愿景正渐次铺展、步步生辉。

连云区“一叶富民”茶产业党建联盟盛大启动。连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党建引领 强劲发展主动脉

  5月上旬,美丽的唐王湖畔,一曲《山水贵客》相伴,连云区“一叶富民”茶产业党建联盟盛大启动,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与农业科技公司签约共建,活动现场联盟成员还获得银行授信6000万元,特色产业迎来源头活水。

  以党员干部和群众“三个在一起”活动为载体,近年来,连云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富民兴村”,推动实现区街联动、联盟互促、村企合作。在宿城街道,5个山区村落用活“茶”资源,写实产业链,支部牵头先后创办专业合作社,兴建集体加工厂,“嫁接”茶旅融合新项目。如今,散户种植统一为合作社管理,传统的手工小作坊转战机械化流水线生产,过去的“三无”产品更是蝶变为经过SC认证的高端礼品,年增收1350万元,大竹园、留云岭2个经济薄弱村更是华丽转身,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

  从“一叶富民”到“一业兴村”,以云雾茶为代表的“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产业项目不断实现新突破。今年3月,连云区升级党建联建思路,部署区委“三挂三联”组团富民工作,处级党员领导挂帅联系,区直部门单位挂包联动,“第一书记”挂职联抓,成为各村社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径、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的坚强后盾。

“海上田园”试行紫菜、牡蛎间养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连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优先 架设振兴优格局

  以绿为底,山水生金。日前,板桥新能源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传来捷报,一季度实际到账外资504万美元,项目启动再聚动能。据了解,板桥街道流转1800亩鱼塘发展现代渔业,探索生态养殖和发电并行的绿色增收新模式。该项目将于二季度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3亿度,年销售额可实现5000万元。

  以现有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为底,连云区活学活用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积极探索绿色循环新路径,搭建起“一轴一带三区”生态架构,切实聚焦三产融合发展轴,彰显滨海景观带优势,努力做强“海上田园”养殖区、“高山茶园”种植区和“滨海湿地”休闲区三张王牌。

  今年,连云区进一步梳理农(渔)业生产和加工、冷链物流、乡村旅游、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优质项目,排定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28.9亿元。目前,无动力乐园、羊山岛集装箱民宿等项目投入使用,高公岛一级渔港整治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西连岛休闲渔业升级改造,海上万亩生蚝园加快建设,农业产业结构正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大步迈进。

依托智慧平台跟进船只出海情况。朱华南摄

  科技助力 筑稳创新强支撑

  “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时,连我在内共有3条船6名村民在附近海区干活。”4月25日的海上作业经历,生蚝养殖户陈如雷至今记忆犹新。所幸有惊无险,依托北斗系统,连岛街道海上智慧管理平台一路“云指引”,顺利护送船只安全回港。

  去年下半年起,连岛街道陆续上线船港通综合管理协同应用平台、船舶监控智能管理系统,借力科技护航海上生产,推动渔港标准化建设。“从终端平台可以实时查看船舶动态。” 5月15日,岸上监控室里船管员林杰正根据出海报备记录跟进养殖船只出海情况,“‘海上田园’抢收季节,我们更高效安全地组织船只出港;遇到不利天气,可以指导定人联船编组作业,及时督促回港避险。眼下休渔期开始,平台监测功能能帮助我们严格执行海上管控措施,确保伏季休渔安全稳定。”

  建设智慧平台、打造科技惠农品牌、开发农业新产品示范项目,科技助力下连云农业跑出加速度。“成熟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关键在人才。”连云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陶洋说,通过聘请高校教授学者加入科技镇长团、派驻科技特派员推广智慧田间管理、在乡土人才间发掘培育“山海英才”、与高校联合定向“定制村官”等一系列举措,越来越多的“行家里手”行走在青山蓝海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不断吹响新时代田园牧歌新号角。(易敏)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