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河北:劳动课回归,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8 11:35:00来源: 河北日报

  阅读提示

  “制作1-2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炖骨头汤……”今年9月份起,烹饪美食将成为中小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之一。

  教育部日前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从今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新课标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

  做饭、清洁、维修家电等成为必修课意味着什么?面对即将列入新课表的劳动课,家长和学校有何反应?劳动课真正“落地”还要解决哪些难题?

  亟需补齐“劳动”这一课

  “1-2年级要学会洗红领巾。”“3-4年级要学会做凉拌菜、拼盘。”“7-9年级要对家电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近日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详细列明了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劳动技能。

  劳动课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一时引发广大师生家长的关注。

  “现在的孩子确实该补补劳动这一课了!”今年45岁的张先生说,“我家孩子都15岁了,连怎么使用电饭锅都不会。看着他做家务磨磨唧唧还打扫得不干净,我真是生气。”

  张先生认为,劳动课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70后”的他,小时候还有麦假,在麦熟时学校让回家帮父母收割麦子。“现在的孩子很难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农活,难免会缺少相应的常识,因此我非常支持学校能够提供学习体验的场所和机会。”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被弱化,致使学生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象。

  “水稻当韭菜,玉米当莴苣,面对8种常见农作物,一个班43名学生没有一个认全的。”石家庄市某小学五年级一教师说,“现在的孩子们确实太缺乏劳动。即便在农村家庭,家长对孩子大多也是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很少让孩子参与劳动。”

  采访中记者发现,近年来河北省一些中小学开展了劳动实践课,但劳动教育存在被边缘化、弱化的问题。在一些学校和家长心中,认为劳动课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语数外的偏见依然存在。加之教育评价方式的相对不全面,劳动教育处于“存在感不强”甚至是“被隐匿”的地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国凤指出,从家庭角度来看,家长对孩子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家庭能够寓劳动于孩子的日常成长中,但也有很多家长认为万事惟有读书高,在孩子的文化课程和特长课程中投入较大精力和资金,却忽略了家庭中的劳动教育。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点赞量极高的视频:家长因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带着孩子去工地体验搬砖,一边搬砖一边念叨着,“不好好学习,长大后你就只能搬砖。”一天时间下来,孩子感慨宁可写作业也不愿意去搬砖。

  视频下方的评论也多是支持家长这种做法。

  但薛国凤认为,视频中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并不是劳动教育所倡导方式或内容。当在意识中首先把劳动与劳动者分为三六九等时,灌输给孩子的首先就是劳动歧视、职业歧视的扭曲价值观念,这不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劳动价值观,也导致社会上存在严重的教育焦虑,并进而影响我国的人才培养结构。

  此外,由于缺乏了解社会、体验各种劳动,很多孩子上了高中后找不到对学科的兴趣,高考时选校、选专业很迷茫。

  “劳动教育承载着职业启蒙。现在,劳动的概念范畴被拓宽了,纳入了服务性劳动,结合了新技术的发展。参加这样的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在劳动过程中探索、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获得职业启蒙。”薛国凤分析,劳动课成为必修课,可以看到国家完善教育体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决心。

  新劳动课带来的新忧虑

  “炒菜先放油还是先放菜,盐要放几勺……这些会不会成为新学期的背诵作业?”石家庄初二学生家长王勇海说,劳动课列入新课表,孩子的课业负担会不会因此增加,是他最担忧的。

  专家指出,“双减”实际上是要控制学生过重的文化课的学习负担,“双减”政策下,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分数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从知识到实践,从活动到课程,从课本到生活,在劳动中成长。

  “孩子除学习之外,还要参加劳动课,而布置给孩子的劳动作业极有可能变成家长作业。”采访中,一位家长说出了她的担忧,比如,教学生学养鱼,会让家长去买鱼苗、养鱼设备,转变为家长养鱼;教孩子学煮饭炒菜,由家长配合“拍照”上传,这也容易让劳动作业变为走过场和形式主义。

  薛国凤认为,家长不应对孩子的劳动实践进行包办代替,更不能停留在“拍照打卡”阶段,如果这样反而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衷。家长应化这种“心理负担”为培养孩子的“人生乐趣”,在与学校协同指导孩子劳动实践中敢于放手,也能放手,见证孩子成长。

  她建议,家长要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同时指导孩子规范地完成劳动任务,与孩子交流劳动的经验心得,通过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劳动示范,促使孩子真正形成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其实,家长种种担忧的背后,是劳动课“怎么教”“怎么考”的现实问题。

  对此,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顾建军向媒体表示,劳动课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也就是说,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家庭发挥基础作用。

  而如何进行劳动课考评?劳动课是否有统一的考核标准?顾建军介绍,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不主张考试,但一定有“考核”“评价”。劳动素养评价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且要建立公示审核制度。一方面,强调综合评价,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另一方面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王勇海告诉记者,他家孩子秋季开学后就是初三中考生了,他担心劳动课成绩会不会与升学挂钩?

  “目前的政策标准和相应的一些要求当中,没有把劳动教育纳入中高考。”薛国凤认为,对于孩子而言,劳动教育既是身体教育,也是生存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具有长远的人生价值。中高考本身作为人生中某一阶段的评价标准,有特定的人才选拔范围和标准,但不能把什么都纳入中高考,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看到劳动教育的长远价值和意义。

  她认为,对中小学生而言,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并不会对其他学科产生不良影响。相反,通过一定时间的各种类型的劳动,孩子可以放松身体,缓解紧张的心情和压力,甚至提升掌控自己的能力,对需要静心下来的文化课学习反而能起到助力作用。“同时劳动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让学生在劳动中认识劳动的乐趣,体会劳动的意义,理解父母劳动或其他职业劳动的不易,并通过这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实现自我照顾,展现劳动才能提升自信,实现社会交往获得价值感等,这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真正实现。”

  劳动课如何真劳动

  “咱们学校哪些老师有一技之长,可以兼职劳动课教师,大家报名我汇总,咱们筹备成立劳动课程教研组。”5月11日上午,鹿泉区第三实验小学正在集思广益,为9月份劳动课开课做充分准备。

  鹿泉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李晓红介绍,为了筹备师资,鹿泉区内每所学校设置1-2名专职劳动教师,并吸收热爱劳动、喜欢劳动、有一技之长的老师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不同行业的优秀工匠,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工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传承人、技能大师、劳动模范担任指导教师。区内将通过培养劳动师资多元化,组建家庭启蒙师、学校指导师、社会引领师三支队伍。

  薛国凤指出,新课标提出的劳动课,并非仅仅是加一堂课这么简单,其背后关系到五育关系的认识,师资力量、教学实践场地、教材组织编写、劳动课程设计等方方面面事情,因此,劳动课如何有效落地,让其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才是关键。

  在邢台市任泽区昌平路小学副校长李娜看来,师资力量也可以从家长队伍中来。

  “我们学校从2020年就设有家长课堂,不同职业的家长来给学生上课,课堂效果与反馈特别好。”李娜说,“根据新课标,家长课堂教学内容与新课标规定内容相结合,9月份开学后,生动的劳动课就能直接呈现。”

  “所有劳动课配备专业教师,比如,烹饪课的老师是学厨师的技术人员,缝纫课老师是服装设计专业人员。”石家庄外国语集团专业组主任曹爽介绍,“学校早就开设了烹饪课、木工课、机械加工课等多种劳动实践课,且配备了专业教师,新的课程标准下,师资可以继续沿用。”

  校园场地狭小,学生缺乏必要的劳动实践空间怎么办?

  面对做饭、做木工等这些对场地有要求的课程,鹿泉区的学校将通过利用学校的绿地空隙地带,阳台或楼顶平台等安全空间建设,建设校园小苗圃、阳台绿植角、幸福农场、空中农场等供学生进行劳作。

  为了9月份能顺利开展劳动课,近期鹿泉区还将区域内的各类劳动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建档,形成学校劳动课程。

  “企业、医院、农场、景区、研学基地、劳动基地等都可以作为劳动实践场所。”李晓红说,“区教育局负责联系这些社会资源,学校直接对接即可。”

  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基础上,鹿泉区将构建劳动实践新时空,整合家庭劳动空间、校园劳动场域资源,挖掘学校服务性资源的同时拓宽社会劳动基地资源。

  硬件具备了,劳动课真正落地,还需要提前构建劳动课程的评价体系。

  鹿泉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曹俊武表示,该区开发了“学校、班级、研学(劳动)基地”三位一体的劳动评价体系小程序,将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程序能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长、劳动技能的习得、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劳动成果、劳动体会等,有利于学生学习诊断和促进发展,同时评价程序的开发和应用,能为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让劳动课落地,不能走马观花,只流于形式。

  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学校将与农业结合的采摘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只是采摘果实,而无法感受从种植、施肥、除草,到种子发芽、结果一个完整的农业种植过程。还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却只停留在参观层面,这无法达到劳动实践课程标准。

  薛国凤认为,劳动教育课要避免流于形式,关键是让劳动本身有人的发展价值和意义。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正常成长,通过劳动教育使人获得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职业劳动观,因此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课要能首先准确定义劳动的价值。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时候,要能和学生的生活真正结合起来,多从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特别是能够尊重别人劳动这样一些基本的素养出发开展教育,并依此去评价劳动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

  “劳动教育课要实现真劳动,就绝不能仅停留在校内每周一节课,而是要把劳动实践从校园延伸出来,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推进。”薛国凤指出,真真正正让孩子们在学到一些劳动技能的同时,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崇劳动的正确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爱劳动、爱实践的良好氛围,培育更多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 关

  各地落实劳动课新课标

  5月9日,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编制《上海市中小学居家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将劳动教育贯通中小学各学段。

  手册率先推出家庭劳动实践版,以“居家劳动实践”为载体,设置了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劳动任务,劳动任务中既有培养孩子劳动习惯、提升自理能力的“个人洗漱有条理”“衣柜收纳学问多”“橱柜收纳断舍离”等居家日常生活劳动,也有引导孩子表达孝心、担负家庭责任的“学做点心敬长辈”“按摩放松孝长辈”“长辈安康做保健”等服务性劳动。

  手册中每个任务都设置了清晰的目标、生动的情境任务、有针对性的思路与方法,及明确的评价标准等,例如在“厨房洗、烧菜”系列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学哪些备菜、做饭技能,都有比较清晰的目标。

  冰箱、烤箱、蒸锅、电饭煲、消毒柜,洗菜池……5月6日,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御景校区的生活体验馆俨然成为一个开放性厨房,各种厨具应有尽有。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按照新课标要求,每周安排一节劳动课,对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劳动教育,难度逐级递增。

  “学校有六本劳动教材。”宝玉直实验小学教师陈佩凤说,“老师会对教材进行二次解读,设计一些项目让学生完成。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整理文具盒、书包,三四年级的学生学着帮家人收拾衣柜、鞋柜。”

  9月1日后,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劳动课,如何确保孩子学到东西?

  在长沙市长雅中学德育处主任郭大军看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面对新课标,郭大军有了新筹划:定期开展劳动教育专题班会,进行劳动观念教育;文化课堂中适当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利用节假日布置适当的劳动作业,充分发挥家校联动的带动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等。

  湖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省今年计划建设若干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县市区、100所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60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还将组织开展“寻找劳动小达人”“我是父母小帮手”等活动,并筹备召开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未来,河北省将持续突出实践导向,强化教育教学,促进课程融合,使劳动教育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记者赵泽众)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