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院“十四五”生态系列展首场展出开幕
人民网杭州5月27日电 (方彭依梦)衢州开化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素有中国“亚马逊雨林”和“浙西林海”之称。千百年来,开化坐拥自然神奇,孕育多元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处处充满生机活力,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之一。
5月27日,“钱江之源 生态开化”开化县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成果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拉开帷幕。据悉,此次成果展是浙江自然博物院“十四五”生态系列展的首场展出,展览周期为5月27日至7月31日。
开幕式现场。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人民网浙江频道从开幕式上获悉,本次展览由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是山水神秀、人文荟萃、生态产业以及创新发展,将为观众详细展示开化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令人瞩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穿过展示着黑麂、猪獾等二十余种国家保护动物模型以及羊角藤、金兰等珍稀植物标本的生态长廊,在“山水神秀”展区,开化优美的自然环境宛如铺开的山水画卷。在展厅内,观众可以看见闻名遐迩的长柄双花木和大山深处的国宝——红豆杉。近年来,开化县陆续获得了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称号。开化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此外,开化也是全国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达80.96%,境内丰富的森林植被给了这些野生动物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栖身场所。
“钱江之源 生态开化”开化县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成果展。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漫步“人文荟萃”单元,观众可以充分领略到众多人与绿水青山和谐共处的美好印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开化境内徽、赣、闽南、客家等文化风俗与当地的吴越习俗相互交融,徽语、闽南语与本地的吴语互相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土人情,留下了口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戏曲和民间工艺等众多宝贵的文化财富。据了解,截至目前,开化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8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49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134项。
在“生态产业”展厅,观众们可以见证到开化县努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财富、着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成果。开化享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同时也是中国根雕艺术之乡,近年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都是开化着重发展的生态产业项目。
让生态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开化将生态旅游作为打开“两山”通道的金钥匙,举全县之力发展生态旅游,当地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连续18年实现双位数增长,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日益凸显,走出了一条“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受益”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创新发展”板块则介绍了开化近年来在体制改革、共同富裕、未来乡村、两山转化、数字赋能和节能降耗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通过推动山海协作发展、片区组团发展、村级抱团发展、资源要素互补,最终实现了区域联盟间的发展共谋、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平台共创、品牌共塑、产业共兴、项目共建和治理共融,完成了绿色发展的新跨越。
开化县美景。开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开化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一江清水出开化”的初心与使命,努力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富民优势,取得了乡村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累累硕果。
据了解,此次成果展主要展示了开化县进入新时代以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经验,让浙江省内外观众对开化县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建设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加深其对生态环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健康价值、愉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知,诠释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举办‘国家公园·共富开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既是对这么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回顾总结,更是想通过这个活动平台,深化与生态文明领域优秀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提升生态涵养,让开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表示,下一步,开化将以更高水平构建生态文明新秩序,以更高质量拓宽绿色发展新通道,以更高品质提升共建共享新格局,全面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厚植生态文化,着力优化生态产品供给,让群众在共富图景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