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5月26日,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2数博会”)如约而至。作为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自2015年创办以来,数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成为展示最新成果、引领行业发展的国际性盛会,交流发展思想、创造合作机遇的世界级平台。
与往届不同,2022数博会紧扣“抢数字新机 享数字价值”年度主题,落实“简约节约、实效高效”的办会原则,开幕式、数谷论坛、数博发布等活动全部线上进行,邀请政、商、学、研各界嘉宾视频出席,聚焦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前沿热点科技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
面对科技革命
布局数字产业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积极抢占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前瞻布局数字产业,大数据、数字经济已成为靓丽名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抢抓数字新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新国发2号文件也要求我们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这是对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的殷切期待和明确要求。”开幕式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表示,贵州将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创新、大力推进数字融合创新、大力推进数字基建创新、大力推进数字治理创新、大力推进数字生态创新,与时俱进打造大数据发展2.0升级版,为数字中国建设探索新经验、闯出新路子。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认为,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协同推进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融合应用和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十四五”时期,以消费互联网为主要增长点的数字经济“上半场”蓬勃发展,以产业互联网为主要增长点的“下半场”势头强劲,数字经济大有可为。
激活数据潜能
助力产业转型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指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5月26日下午,一场以“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高端对话,为支撑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探寻可行思路。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表示,要提升平台赋能水平,深化融合创新应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企业形态、生产方式、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根本性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有效举措,而采集数据、机器视觉生成数据、管理信息化等,均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从基于经验的决策到基于数据+算法的决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模式。
“算力时代抢新机——影视产业数字化云计算”“首届个人数据中心发展”“数据安全”……半天时间,8场数谷论坛紧锣密鼓进行。专家们紧扣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前沿科技,探讨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表示,公司将全力构建基于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创新构建算力网络,推进覆盖全国的云专网建设,实现“入网即入云”,激活数据潜能,助力产业转型。
聚焦前沿科技
创新应用场景
2022数博会期间,大数据领域的55项最新科技成果将发布,包括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是聚焦前沿科技,彰显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自“数博发布之领先科技成果”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共征集到437项成果申报,经过评审专家组初审、复审、终审等环节,所有奖项才最终揭晓。
以影视产业为例,如何搭上新算力时代快车,加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贵阳市市长、贵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马宁宇表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影视云可加速影视业变革升级,前景可期。贵阳市和贵安新区愿意提供数据中心、区块链等基础设施支撑,培植创新应用场景沃土。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表示,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应携手共建、资源共享,扎实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科技手段抓创新、出精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数据安全”论坛上,与会专家聚焦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安全防护技术突破、数据安全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从政策文件解读、产业趋势洞察、实践应用分享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共探数据安全发展之路。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7日 第 10 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