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绘就乡村振兴大美画卷

发布时间:2022-06-07 16:33:00来源: 山西日报

  又是一年夏收季。河东大地,麦浪滚滚,机声隆隆。5月27日,在盐湖区解州镇曲村田间地头,记者看到,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麦田穿梭,一颗颗麦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秸秆打捆机、玉米播种机紧随其后有序作业,金色的田野上一派丰收景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强大的合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沃野筑梦 农业高质高效

  6月1日,位于武乡县丰州镇代照岭村的盛泽禽业有限公司的15万羽蛋鸡养殖项目厂房内,人们正忙着将鸡蛋整理装箱。从2018年代照岭人实现整村易地扶贫搬迁以来,一个个产业相继落地,村民用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第一批鸡苗入棚后,项目带动3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万余元,下一步,我们还将发展养牛产业。”谈及未来,代照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窦玉龙信心满满。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省委省政府将117个县划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和成效考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十大农产品加工集群势头正健。围绕链主企业培育、专家团队服务、拳头产品打造、优势品牌创建,制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方案,分类推进酿品、肉制品、乳品、果品传统优势产业,饮品、主食糕品、中医药品新兴特色产业和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未来高新产业集群。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抓,一个集群一个集群推,目前,我省培育链主骨干企业164家,创建60个省级产业园、12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有机旱作之路稳扎稳打。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级次稳步提升,重构重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更多农业科技资源进入国家创新布局。实施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等十大工程,推广旱作农业技术40项、优良品种125个。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的活力得到激活,开放竞争、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日渐完善。2021年发布地方标准45项,新立项65项,累计制修订1095项,占全省50%以上;创建国家级农安县9个、省级农安县30个,示范带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累计打造省级区域公用品牌12个、功能农产品品牌100个、晋字号特优农产品品牌100个。

  环境提升 农村宜居宜业

  “村庄干净整洁,村路宽敞平整,大棚瓜果飘香,广场歌舞翩翩。”阳高县龙泉镇花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卓晚饭后经常在村里遛弯儿。他说:“村里还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花苑村及周边6个村的低保、医保、养老、残疾、特困等民生事项在村里就能办,群众的日子过得很舒心。”

  花苑村是我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地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当前,全省以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为重点的乡村建设行动,正如火如荼推进。

  编制出台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农村道路畅通、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数字乡村、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等重点工程,以提升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公共服务支撑能力,朝着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目标迈进。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摸排问题户厕17万户,整改12.6万户。

  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四类重点区域,“拆、清、整、绿、建”五措并举,彻底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突出问题,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明显改观。“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清理垃圾743.9万吨,清除农业生产废弃物31.5万吨,拆除废弃设施13.7万处,清理整治黑臭水体1.7万处,绿化美化1696.4万平方米。

  关注民生破解难题,建成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919个,全省涌现出8个农村养老示范县和75个养老示范村;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注重对症施策,扎实做好农村敬老院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将分散在乡镇、符合条件的特困供养人员集中管理,改善了生活条件,提升了幸福指数。

  如今,山乡巨变,一大批晋风晋韵的美丽乡村像颗颗明珠镶嵌在山西的版图上。

  增技赋能 农民富裕富足

  “三夏”时节,走进太谷区大白大地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院子,只见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撒肥机等农机具一应俱全,合作社理事长郝子平是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新型高级职业农民。他熟悉农机,精通农业科技,这几年,一直在村里搞农业生产托管。他通过统一签订作业合同、统一购买农资、统一调配机具、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价格,为农户提供服务,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把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种运用到生产中,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户增收、农业增效。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制定了20个高素质农民生产技能评价地方标准,完善了23个高素质农民技能评价规范,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各类高素质农民54万人次,开展全省“百佳高素质农民”选树活动,带动了农民素质不断提升,促进群众依靠技能增收。

  主体带动促增收。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累计培育全省农民合作社9.6万家、家庭农场6.3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00余家。这些经营主体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在促进我省特优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惠农促增收。出台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稳粮保供、一产高质量发展、生猪产业健康发展、设施蔬菜、马铃薯加快发展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2021年,我省下达各类补贴资金81亿元,其中耕地地力补贴29亿元、农机购置补贴3.7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36亿元、生产托管资金2.7亿元、一次性种粮补贴4.8亿元、救灾资金4.69亿元,有效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改革赋权促增收。开展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盘活集体资产,累计股金分红10.2亿元。探索闲置农村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流转、有偿退出、盘活利用等,流转承包地850万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资产。2021年全省农民收入跨越1.5万元大关,增幅达10.3%。

  数据显示,2022年我省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物质生活在丰盈,精神文化在提升。走进临县碛口镇西头村农家书屋,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种类多样的书籍、报纸、杂志等。当地村民将农家书屋称之为老百姓的“充电站”,利用它求知求乐、求变求新。

  近年来,临县持续加大投入,多途径建设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引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让群众获得精神文化滋养。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风正气引领风尚。全省各地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倡导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农村文化不断繁荣,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记者李全宏)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