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提升治理水平 厚植绿色根基

发布时间:2022-06-09 15:02:00来源: 山西日报

  近年来,我省加强科学治污能力建设,初步建成了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并紧盯重要环节、重要工程,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和能力。

  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助力治污

  天气预报里说的空气质量指数代表什么,PM2.5有什么危害,这些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最终会如何处理,医疗废物是怎么处理的?这些疑问,在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公开时都可以找到答案。

  5月31日,临汾市生态环境局、临汾市科学技术协会、临汾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举办以“科普临汾行——走进临汾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为主题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线上直播和线下参观活动,让公众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去了解身边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一步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直播活动中,主播和讲解员带领线上线下观众同步进行参观和体验,与广大网友通过抖音直播平台进行交流互动,细致入微地讲解了临汾市第三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单元、深度处理单元、消毒单元、污泥处置单元等生产工艺流程。活动现场还邀请了临汾市筑梦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25名小学生代表同步进行线下参观。

  “下水道的水都排到哪里了,最后怎么处理了?”“脏水怎么变干净,变干净了能喝吗?”现场不时有网友和小学生发出提问。

  “以前只知道有污水处理厂,不知道是如何运行的,今天有机会通过直播,详细了解污水处理过程。”一位网友在弹幕中说。1个小时全程在线直播污水处理厂里的每个处理环节,引来1万多名网友观看并提问,讲解员对网友提问进行了答疑解惑。

  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作用愈加凸显,为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作出积极贡献。在前不久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监察专员樊占春介绍,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我省坚持全面设点,全面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初步建成了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

  不断提升水污染治理水平

  6月2日,在晋中市乌马河治理工程、昌源河治理工程和汾河百公里祁县项目区,挖掘机正在不停作业,工人们挥锹覆土,平整堤坝,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为切实推动黄河、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久前我省启动了“清废行动”。行动中,各地根据无人机、卫星遥感影像和群众信访举报推送线索,按照“遥感排查—分批交办—地方整改—专家帮扶—遥感再看”的工作模式,对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问题进行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爱一介绍,我省将继续深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持续巩固提升全省水环境质量。

  提升水资源管控水平。保障重点河流生态流量,逐步构建汾河等七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质与水量联动考核机制。推动重点河流生态复流,全力推动汾河太原段九河生态复流、临汾市浍河生态复流,推动实施运城市涑水河—伍姓湖河湖贯通,逐步实现涑水河生态复流。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杨兴河、省综改区潇河生态廊道建设。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鼓励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地市申报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平。

  深化水环境治理能力。强化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加快推动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厂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不外排,积极推进化工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短板,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或已超过设计处理能力80%的地区实施新建或扩容工程等。

  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化治理,大力推进尾水带保温措施的人工潜流湿地建设,保障出水稳定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推动打造生态化治理节点,通过在沟、渠、支流等入干流入河口处建设堤外人工湿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

  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2021年,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荣誉的县区数量为历年新高。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自2017年开展创建以来,5年间我省右玉县、芮城县、沁源县、沁水县、蒲县、阳城县、安泽县、平顺县8县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右玉县、沁源县、沁水县、蒲县4县先后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

  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董轶茹介绍,下一步,我省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生态环境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部署要求,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

  夯实示范创建细胞工程。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有序开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系列创建细胞工程建设,今年起以市、县为重点建设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大对我省黄河流域、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相关县区的创建培育。同时,建立储备机制,以质为先、好中择优,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和“两山”基地建设。

  加强示范创建帮扶指导。以示范创建为突破点,深入市县认真研判,精心组织,强化服务,督促市县补短板强弱项,以钉钉子的精神分批分步持续推进创建工作,不断培育示范新典型。对已获国家命名的示范区及“两山”基地的示范建设地区持续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工作,力争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示范。

  强化示范创建推广引领。针对不同区域,探索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等多种“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加强成功经验的总结,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真正起到做实一小片、引领一大片的作用,推动示范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果。

  “生态兴则文明兴”,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将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继续努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记者程国媛)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