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探索“稻渔共生”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杭州萧山庆丰村,天色与水色间白鹭齐飞,百亩水田里,一只只小龙虾在水草、芦苇间优哉游哉。等到六七月,它们将迎来新的伙伴——水稻。
“采用这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后,水稻、小龙虾的品质都提高上去了,周围环境也变好了,各种水鸟飞来了,晚上的蛙声也很热闹。”杭州某农业公司负责人吴明浩满脸笑意地告诉记者,目前正是吃小龙虾的季节,稻田里养殖的小龙虾因为生态、绿色,大受市场欢迎。而小龙虾的排泄物又可以给土壤增加天然的肥力,促进水稻的增产增值。
吴明浩是土生土长的萧山人,2021年,他从庆丰村流转了500亩土地,开始探索稻虾共生种养模式。从2021年情况看,每亩每年可增加800—1000元的收益。“我们去年先尝试了100亩,今年下半年将在剩下的400亩水稻田全面推广。”吴明浩介绍,这些土地原来是单种水稻的,经济效益不高,杭州推行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以来,他在市、区水产专家的指导下,正逐步走向“稻渔共生、稻渔共赢”的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距离庆丰村约半小时车程的萧山曙光村,更大规模的稻渔共赢也即将上演。杭州某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王林焕表示,下一步,他将在曙光村的2000多亩田地上,分阶段探索稻虾共生、稻鳖共生、稻鱼共生等综合种养模式。
“等综合种养模式逐渐成熟后,我们计划引进一系列包括研学、旅游在内的农文旅项目,进一步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王林焕说。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稳产保供的前提下探索的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产业发展之路。”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稻渔综合种养可以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肥药双减、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益,不仅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还可最大限度减少肥料、饲料、能源以及其他物质的投入,达到高产、高质、高收益,极大提高种植业者的积极性。调查表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较单种水稻模式经济收益可以增加2倍以上,农药使用相比单纯种稻可减少50%以上。
据了解,目前,杭州发展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达1.1万亩,接下来还将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形成特色明显、差异发展的新格局。计划到2025年,杭州全市实施新型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万亩,实现亩均产出水产品100斤、水稻1000斤以上,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