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今年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发布 高峰时段交通控制在轻度拥堵以内

发布时间:2022-06-17 10:41:00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已正式发布。2022年,本市从源头、方式、空间、时间等多维度调控交通需求,降低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消减高峰时段出行强度,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控制在6.0(即轻度拥堵)以内。

  鼓励远程办公等方式

  行动计划提出,要在控规阶段开展区域交通影响评估,将评估结论及审查意见纳入控规成果;建立用地指标和建设规模指标优先保障制度,支持轨道站点微中心一体化开发,推动人口、产业聚集,提高轨道交通和客运枢纽沿线人口和岗位覆盖率。

  鼓励扩大推广电视电话会议、远程办公、网上审批等工作方式。同时组织实施第六次交通综合大调查,获取新时期首都交通需求源头规律性特征。

  继续实施限行措施

  本市将继续调控交通需求,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继续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此外,要提升“停车+公共交通”(P+R)停车场管理服务,鼓励远端驻车换乘。

  今年还要加强违停执法,压缩免费停车空间。相关部门要研究升级拓展“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政策,进一步助推私家车出行向绿色集约出行转换。

  以就医时间调控交通需求

  本市将从时间上调控交通需求。例如,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制度,严格执行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非急诊全面预约就诊,预约就诊时间精确到30分钟以内,有效解决就诊时段过于集中问题。

  同时,持续优化上下午号源、专家号源和周末号源分配比例,三级医院上下午出诊单元比例达到1.2∶1;完善预约转诊服务平台,促进形成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模式。

  热点旅游景区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落实“分时预约、分时游览”措施。将进一步深化研究通过高峰票价调节交通流量的时间分布。

  有效降低核心区旅游密度

  本市还将从空间上调控需求,有效降低核心区旅游密度。

  例如,开通丰台火车站,分担北京西站国铁到发客流,分散客运压力;编制并实施《核心区旅游交通规划》,重新规划核心区旅游路线,核减热点景区游客日接待量,完成前门旅游集散中心外迁等。

  同时,加快普通高校向郊区疏解,推进首都体育学院延庆校区等5所市属高校新校区建设,降低中心城区在校生规模。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区域布局,推进口腔医院迁建等12个项目,加快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有序向外疏解。

  相关新闻

  本市拟设置公交优先车道

  本报讯(记者 张楠)城市快速路、承担城市交通功能的高速公路,以及北京的城市道路和公路,如符合一定条件,拟推荐设置“公交优先车道”。近日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的《公交专用车道设置规范》,提出上述内容。

  1997年6月25日,北京乃至全国第一条公交专用道在长安街开通,成为北京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原则,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重大举措之一。新标准下,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将更加规范。

  此次征求意见的《规范》,首次将公交专用车道的内涵和范围拓展至公交专用车道和公交优先车道。其中,市民熟悉的公交专用车道,主要指在规定时间内,只允许公共汽(电)车及指定机动车辆通行的车道。公交优先车道,则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除了公共汽(电)车及指定机动车辆通行以外,也允许符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根据道路交通情况规定的车辆通行的车道。

  什么样的路段拟推荐设置公交优先车道?意见稿提出,城市快速路、承担城市交通功能的高速公路,当满足单向机动车道2车道以上(含2车道);公交断面客流量≥1200人次/小时,且公交车流量≥40标准车/小时这两项条件时,应设置公交优先车道。

  除城市快速路以外的其它城市道路及公路,当满足单向机动车道2车道以上(含2车道);公交断面客流量≥1000人次/小时,且公交车流量≥30标准车/小时这两项条件时,也应设置公交优先车道。

  此外,其它公交断面客流量<1000人次/小时的道路或路段,应根据公交线路设置和道路交通运行情况,考虑设置公交优先车道。当一条道路上60%的路段符合设置公交优先车道条件时,整条道路均应设置公交优先车道。

  公交优先车道的使用时间,也应按照客流需求变化灵活设置。征求意见稿提出,连接中心城和新城的客流通道,公交专用车道或公交优先车道使用时间早高峰开始时间不宜晚于6点30分,结束时间不宜早于8点30分;晚高峰开始时间不宜晚于17点,结束时间不宜早于19点;可根据客流高峰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其他客流通道,公交专用车道或公交优先车道使用时间宜为早高峰7点至9点,晚高峰17点至19点,可根据客流高峰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规范》公开征求意见,将持续至7月9日。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