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绘就熊猫社区版“富春山居图”
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自然禀赋,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逐渐打造出颇具特色的“熊猫社区”——
6月25日,记者再次从成都出发,经雅西高速前往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雅西高速龙苍沟收费站站房上,“蹲”着的大熊猫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白色弧形建筑勾勒出圆润轮廓,还“长”着两只橙色的耳朵。蓝黄交织的站棚点缀着鸽子花,上面写着“龙苍沟 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
看到这个标识,就意味着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万年村就在这里。
自四川正式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自然禀赋,以建设入口社区为“主色”,以熊猫文化为“亮色”,在村民新风尚的“底色”铺陈下,逐渐打造出颇具特色的“熊猫社区”。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遵循的一项原则就是:注重保护、体现特色。即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万年村位于山坳之中,80%以上的土地位于中高山以上,这些大山曾经阻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如今,这些绿水青山正在成为万年村的“富春山”。
夯实“主色” 擦亮“熊猫社区”金字招牌
“毛冠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珙桐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从雅西高速龙苍沟收费站到万年村村中心陶家坝是一段4公里的盘山路,公路两侧已挂上崭新的道旗,上面有“大熊猫和它的朋友”的介绍。
在道旗指引下,正在变化中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跃然眼前。
6月25日,虽然是周末,但万年村里仍是一片忙碌景象。荥经县大熊猫国家公园龙苍沟入口社区共建共管共享办公室(以下简称“共建办”)副主任毛艳燕正在接待来自汉源县的考察团。
毛艳燕是荥经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个月前开始兼任共建办副主任,驻点办公,推动入口社区建设。共建办的工作人员则是从荥经县多个部门调集的精兵强将。
“从龙苍沟收费站到万年村场镇,再从场镇到龙苍沟深处,你们所见到的这些新布置,是6月初开始施工,13日完成的。”毛艳燕说,目的就是突出这里的熊猫特色,强化社会大众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认识。
作为南入口社区的门户,万年村的打造是重中之重。为发挥合力效应,共建办与万年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该中心的一楼原本是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展示厅,从今年5月开始,荥经县邀请专业机构设计了全新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荥经展示馆”,目前已经进入施工阶段,预计9月完工。
此外,从龙苍沟收费站到万年村场镇,共建办还规划了多组不同形态的熊猫主题雕塑、观景平台等设施。
“南入口社区是我省最早启动建设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项目,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用好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品牌,把入口社区的‘主色’做出来,让游客从进入万年村开始,就在大熊猫和它的朋友们的带领下,参观、休闲、旅游、度假。”毛艳燕说。
此前一天,6月24日,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一行到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调研,专门来到万年村,对入口社区的建设给予高度肯定。
提升“亮色” 处处体现“与熊猫为邻”
集全县之力建熊猫社区,各种资源在万年村汇集,“富春山居图”正逐步呈现。
万年村党群服务中心西侧的“熊猫会客厅”,已经完成封顶等主体工程,按计划将在年底竣工。
“‘熊猫会客厅’是万年村目前最重要的项目。”万年村第一书记毕涵介绍,该项目前期的选址、设计就用了大半年时间,“首要原则是,一定要结合万年村的定位、特点以及自然景观进行设计。”
从万年村北望,是一座名为“马耳”的山,山如其名,奇峰罗列。“马耳山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大相岭的余脉,在村民心中的地位也很高。”昂塞迪赛(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刘亮说,受此启发,他将“熊猫会客厅”屋顶设计成象征山势的多组大三角,呼应酒店背后起伏的山峰;配套的风雨廊桥则以竹子为主要建材,和酒店前方山上的方竹基地对照;多个点位设置创意熊猫雕塑,以此告诉大家“大熊猫是这里的主人,人类是大熊猫请来的宾客”。
“熊猫会客厅”东侧是万年村的“熊猫之眼”房车营地,已在“五一”假期试运营。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营地专门配置了供游客租用的房车。再向东,是万年村的集体项目“熊猫养氧”民宿,整体改造已初步完成,内部装修已进入尾声。继续向东,是为“熊猫会客厅”配套的温泉工程,已经钻探到1170余米,较上月掘进400余米。
变化也来自村民的笑脸。在万年村经营饭店10多年的韩凤银发现,到村里的游客、考察团越来越多。这个月,他以万年村的特产竹笋为原料,精心研发了“熊猫菜谱”:熊猫清心笋,以时令苦笋制作;南入口口香,是楠竹笋烧肉;温泉笋汤,则是用笋子煲汤。“菜谱一经推出,受到大家好评,都说有特色。”说罢,韩凤银又去招呼客人。
“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第一村,万年村就在大熊猫家园的大门口,我们要擦亮大熊猫这块金字招牌,让来到这里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山居万年村,与大熊猫做邻居。”龙苍沟镇党委书记高小松如是说。
凝铸“底色” 村规民约引领新风尚
“建公园,南入口。产业兴,乡村旺。”这句话出自万年村现行的村规民约。
6月25日,万年村党总支在位于师家沟的13组举行坝坝会,讨论修改村规民约。
“这是第三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与村里的发展紧密相关。”万年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林说。
在2013年芦山7.0级强烈地震中,万年村老场镇受损严重。经过评估,陶家坝区域成为异地集中安置点。
2016年6月,400余户村民搬入安置楼房。时任村主任陶用湖回忆,当时村民搬到楼房里最大的问题是“住不惯,垃圾乱扔”。村里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先教育小朋友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安置区域的卫生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此后,陶家坝逐渐发展成为万年村的新中心,村里制定了第一版村规民约,号召大家和睦相处,保持整洁。
2017年,四川正式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万年村被划入试点范围,村民传统的挖笋以及捕鱼等行为被禁止。“当时老百姓总结为‘不能上山,不能下河’。”陶用湖说,为解决村民生活、生产问题,村里一方面引导发展方竹产业,另一方面向村民宣讲国家公园对万年村及村民未来发展的意义。
随着入口社区建设的推进,万年村老百姓尝到甜头,众多村民自发成为保护大熊猫、保护生态的宣传员。2020年,村里顺势修订形成了现行的村规民约,专门增加了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入口社区的内容。
“在此后近两年时间里,村里发展速度很快,村民增收,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大家觉得有必要在村规民约中体现更多万年村和大熊猫、绿水青山的关系,所以我们召开坝坝会,听取大家的意见。”杨晓林说。
坝坝会举办地师家沟的村民对此也深有体会。这里是万年村传统民居保存较好的一处聚落,但从山脚进村有一段泥土路。今年5月,村里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仅用10多天便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路面硬化”,同时结合旧居风貌打造了生态沟渠、生态小湿地。下一步,万年村还将通过村资公司的力量整合闲置房屋进行民宿改造。
“如此,既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又推动农村美的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杨晓林说,“村规民约是万年村老百姓集体认可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从公园中受益,同时又在保护、建设公园,说到底是在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所以大家从心里都把自己当作‘公园人’,这也是我们万年村的‘底色’。”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鹏王怀 王国平 王代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