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富港村:富裕乡村 幸福港湾
盛夏时节的清晨,走进江苏南通海安市滨海新区富港村,一幅“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图景映入眼帘:沿河而建的居民区、水清岸绿的灶港河、绿意盎然的水稻田……“自2019年以来,我们实施‘富裕乡村·幸福港湾’党建品牌,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结合,形成了‘梦想富港·诗生活’乡村振兴的现实雏形。”富港村党总支书记王琪峰欣喜地告诉记者,他们村7月份刚刚上榜为第九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整治村居环境 打造幸福港湾
“原来这河道两边乱堆乱放,河水又脏又臭,看不到一条鱼;如今,村里通过清淤、护坡、绿化等一系列整治措施,河水变清后,鱼儿游来游去。”村民刘光斗说起河道变化满是感慨。
这河道污染的关键,就是生活污水长期直排。王琪峰介绍,三年来,富港村对5条河道进行集中整治,并实施污水管网改造,老百姓的生活污水全部入管。此外,农户改厕进入扫尾阶段,村民房前屋后也进行了美化。
“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舒适宜居的生活。”王琪峰笑言,经过综合治理,富港村的颜值越来越高,村里已经建成5个小游园,家家都是“美丽庭院”。
“过去总羡慕城里人可以逛公园,现在咱们农村人也有这样的条件了,村里建了小游园,还装了健身器材。”66岁的申子林从水稻田干完农活回来,逛到小游园里纳凉。作为一手拿土地租金、一手拿干活薪金的职业农民,他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自家4亩半的农田流转到港丰合作社,每年可获取流转金3600元;负责全村田间管水每年2万元;在港丰合作社务工年收入2万多;去年村里分红也有500多元。“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收入将近5万元,不少了。”他说。
村民陶桂平也是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者。他家原是低收入户,妻子患病在家,20多岁的儿子也身体抱恙。陶桂平将田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也成了职业农民,年收入2万多元,儿子被安排到离家不远的国道从事保洁工作,月工资近2000元,还缴纳了五险一金。“我们家不再是低收入户了,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未来也有了奔头。”陶桂平对此心怀感恩。
夯实发展基础 造就富裕乡村
富港村是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一个纯农业村,粮食种植面积2000多亩,水产养殖达1400多亩。
“我们主要依托港丰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王琪峰说。一组数据印证了他的话:截至2021年底,港丰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046亩,全村80%以上土地实现规模种植经营;三年来,合作社实现净利润181.08万元;2021年村级集体收入达150.15万元,向股民分红14万元,村民在合作社务工收入累计达62万元。
据了解,富港村有居民974户,既有土地流转金收入,又能在农业合作社或水产养殖场获得务工收入的占到1/3。“我们还将不断创新致富模式,发展壮大富民产业,把富港村‘港丰大米’打出名气,让合作社成为一二三产的融合体,向产业多元化发展。”王琪峰说。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富港村实施了连栋温室大棚、“四好农路”提挡升级等多项重点工程,总投资1800多万元。该村还以集中居住区和生态河建设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并试点通过以村民自治的形式让老百姓自主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共同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富港村获得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绿化综合示范村、卫生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总支被评为南通市五星级村党组织,港丰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在王琪峰看来,富港村近些年在乡村振兴上取得的成绩,内在动力主要在于其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激发了基层活力。按照能人带动、党员示范的思路,该村让党员干部直接参与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村共培育党员中心户28户,党小组之家1个,功能型党小组3个。
富港村打造的“富裕乡村、幸福港湾”党建品牌,承载着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美丽愿景。“助农增收兴产业,绘就田园好风光,奏响乡风文明曲,让稻田连成片,绿海泛波浪。”长期扎根基层的王琪峰憧憬,待村里建成乡村会客厅、农家乐、口袋公园等一系列为民公共服务阵地,老百姓就能在家门口享受更高品质的现代新生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