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北京东城:加速“崇文争先” 以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8 15:21:00来源: 人民网-北京频道

  7月25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来自海内外的500多位嘉宾,深入对话、广泛交流,共享文化发展新理念,共议文化改革新趋势,共商文化建设新思路。

  东城区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也是首都“四个文化”魅力集中所在地之一。在东城,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传承与创意设计相辅相成的特征,为举办文化论坛创造了良好条件。

  “文化强区”是东城区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重磅发布《贯彻落实 “崇文争先”理念 进一步加强“文化东城”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2025年)》,明确提出了构建“一轴、两区、五带、五城”的东城文化发展格局,文化东城建设驶入快车道。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为根基、为底色、为驱动的城市创新发展之路,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市民崇文礼敬、老城焕发新生。

  戏剧之城:打造“城中有戏、戏在城中”剧场集群

  夜幕降临,东城区各大剧场内别有一番热闹景象。7月,中国儿童戏剧节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盛大开幕;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曹禺剧场和实验剧场,多部优秀剧目同时上演;中央歌剧院剧场的开幕演出月,为观众带来多场精彩演出……

  走在美术馆后街,夏日的阳光洒在青砖灰瓦上。在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的街角,77文创园安静地坐落于此。园内,红砖墙面的小楼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大烟囱、烫金模切机等工业遗迹被保留下来,链接着历史与未来。这里曾是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胶印厂,如今成为以影视、戏剧为核心内容的主题文创园区。

  园内的77剧场可容纳200多名观众,两岸小剧场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部分演出单元等文化活动曾在这里举办,而这只是77文创园戏剧生态中的一环。

  77文创园,是东城区打造“戏剧之城”,构建戏剧演艺全产业生态链的一个缩影。目前,东城区域内共有剧场40个,占全市艺术类剧场总数量近三分之一。现有演出团体79家、演出经纪机构293家,全区平均每年各类演出5000余场,演出票房3亿元左右,其中戏剧演出场次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左右,占全国戏剧类演出市场近一成份额。

  每个戏剧爱好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偏爱的剧场。想看经典剧目,可以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那里精品不断、好戏连台;想带孩子感受戏剧魅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作为儿童剧“重镇”,不会令人失望;想感受国粹艺术的历史纵深和当代现状,可以到长安大戏院来一场戏曲盛宴;想体验下青春的气息和活力,以国话先锋剧场、蜂巢剧场为代表的一批小剧场或许是不错的选择。梯度化剧场空间的整体布局形成了“城中有戏、戏在城中”的剧场集群,使戏剧文化真正成为东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力。

  书香之城:让居民在“市井烟火”中体验读书之乐

  书香,是精神的源泉。入伏以来,北京进入高温模式,安静清爽、藏书丰富的书店、图书馆、社区图书室成了市民们的绝佳去处。在图书馆,可供读写的学习区迎来高峰,带着笔记本电脑、书包等学习用品的学生们,忙着为自己“充电”。阅览区,居民们或静静地在座位上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或穿梭于书架之间,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找一个角落坐下来,慢慢地享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家住景山附近的小毛刚放暑假,每周末早上都会到“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来看书。“这里感觉氛围很好,有自己喜欢的环境,又很凉爽,我在这里看书觉得很舒服。而且我非常喜欢这里的‘四合院名家约读’活动。”

  在街道图书馆里,读书、借阅、参与活动非常方便。集阅读、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图书馆向社区延伸,逐步嵌入居民“生活圈”,这是东城区建设“十分钟文化圈”的重要一环。

  在东城,不仅到社区能感受“书香味”的浓厚:图书馆覆盖进每个街道,全民阅读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世界读书日活动精彩纷呈…… 而特色书店的打造、书香世业的呈现、实体书店发展联盟的成立,更让“书香东城”光彩照人。这座以开放、向上、人文积淀深厚著称的城市,“书香”不仅代表着浓郁的文化气质,更是城市发展魅力的彰显。

  在东城,8个大型书城、近160家实体书店、5条慢生活书店探访路线密织着城市阅读网络,万人拥有实体书店达到2.09家,有力地保障了“七有”“五性”民生需求。实体书店逐渐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从注重书的品类转向讲究阅读环境,增强读者体验感。舒适的阅读环境、浓厚的氛围,成为实体书店吸引市民的主要原因。在东城,让居民得以在“市井烟火”中体验读书之乐,也在一定程度上透射出一个城市对阅读的崇尚与尊重。

  博物馆之城:逛博物馆正成为市民休闲新方式

  沿着古色古香的拱门进入,历史仿佛停滞,一场“时间之旅”带着人们探古寻今。在刚开放不久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暑假期间迎来了不少游客。

  清朝皇帝批阅奏折时最频繁出现的“阅”和“知道了”是写在哪里的?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藏的神秘立储匣是怎样的?明清几百年间,朝廷的中央机构往来的机密文件中记述了什么……各个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珍贵档案纷纷呈现,使参观者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

  家住在东城区的李女士带着孩子一边参观一边仔细查阅资料,不知不觉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最鲜活的历史文化课堂就在家门口,博物馆的文化浸润让孩子在行走中受益匪浅。”李女士经常带着亲友“相约”博物馆。

  东城区是全市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有位于中轴线上,收藏明清皇室珍宝的巨大宝库的故宫博物院;有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收藏11万余件各类美术作品的中国美术馆,有馆藏标本超过29万件的北京自然博物馆……

  直抵人心的感染力是博物馆最为宝贵的“软实力”。而东城便让博物馆的感染力从身边融入了人心、融入了生活。在胡同深处建起的博物馆,它们带着几分亲切的市井情,将现代艺术与京味文化融合在一起,亮出了东城的硬核“软实力”。

  在东城,逛博物馆正成为市民一种新的生活休闲方式。“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有!”东城居民说,“眼见着多层次、全类型的博物馆集群正在形成。”

  据悉,目前东城区注册备案博物馆数量37家,每10万人博物馆平均拥有量超5.2家,位于全市之首。除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专业类博物馆、“红色主题”博物馆、胡同博物馆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各类老字号博物馆以及散落在街巷中的名人故居、艺术馆、会馆等集聚发展,各类博物馆犹如一本本百科全书,分门别类,展示着东城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非遗之城:用精湛作品把中国文化“讲”给世界听

  “真的是非常荣幸!”50岁的蔡志伟是北京绒鸟(绒花)第六代传承人,如今回忆起参加冬奥颁奖礼服的制作,依旧兴奋不已。蔡志伟告诉记者,“当时我就想,这活儿不管多难都要接下来,因为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手艺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不但要展示,而且要展示好。”

  非遗,作为冬奥期间感知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以历史与人文的完美交织,诠释了冰雪赛场外“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北京玉雕、景泰蓝、金漆镶嵌、北京泥人张、北京蒙镶、京作硬木家具、北京绢人7个由东城区推荐选送的项目代表作品入驻冬奥村,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北京泥人张、北京绢人、纸雕、京绣盘扣、内画冰壶、叶画、传统折扇7个项目作品入驻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剪纸、面人和京剧脸谱则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与外国元首进行“面对面”交流。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东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目前,非遗项目总数达到225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37项,北京市级非遗保护名录71项。

  近年来,东城区始终坚持“崇文争先”理念,聚焦区域底蕴深厚的非遗资源,持续搭建非遗焕新价值转化平台,推动东城非遗产业化进程。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东城区发起“东城新市井匠人扶持计划”“走进百年非遗老店”“非遗课堂”“线上非遗挑战赛”等一系列“直播+短视频”互动内容,为网友带来全新文化体验。

  线上展示、线下展演,营造非遗传承氛围……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推动“非遗之城”文化影响力提升的一系列举措,让非遗融入东城百姓生活,让更多居民认识和了解非遗,也为非遗增添了活力。

  中医药文化之城:将中医药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桔梗、萱草、马蔺、金鸡菊……盛夏时节,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楼顶的本草疗愈园里,数味中草药竞相绽放,生机勃勃。中药本草不再是切割炮制后的饮片、浓烈苦涩的汤液,它们舒展着历史的枝蔓、延伸着中医的脉络、散发着自然的芬芳,展示着中药本草原生态的美丽。

  住院诊疗的患者、慕名而来的居民,都喜欢寻到这儿,挥锄挖窝、培土浇水,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魅力。楼下,孩子们在制药师的指导下,制作传统中药蜜丸,观看拔罐、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通过视、听、闻、触等形式学习中医药知识,身临其境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东城区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之城”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在东城繁荣发展,传承中医药文化瑰宝。据悉,东城区共有28家各类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如今,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延伸基层覆盖社区、中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展现诸多创新成果、中医药人才层出不穷形成一大批年轻的后备力量……每一位居民都能获得中医药发展带来的好处。

  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基层诊疗体系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一流的诊疗资源。目前,东城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综合服务区,引入北京中医医院、鼓楼中医医院等中医专家团队。东城已经建设完成6个社区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今年将在辖区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设小儿推拿、捏脊等中医诊疗项目。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实践,东城区已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发展模式。如今在东城,“中医药文化之城”的魅力日益彰显,中医药文化日用而不觉,慢慢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