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非凡十年 江苏之路 | 南京栖霞区:基层善治经 “盆景”变“风景”

发布时间:2022-08-15 16:24:00来源: 人民网-江苏频道

  仙林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子,被中组部评价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尧化街道较早探索的“时间银行”,从全市向全省推广;从居民聊天议事起步的“掌上云社区”,让当地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十年来,南京市栖霞区坚持党建引领、问题导向,以守土有责、守正创新的责任感发力基层治理。如今,一个个基层社会治理的个案“盆景”,正在成为可推广的善治“风景”。

  网格管理 “枫桥经验”有了城市版

  “终于又热闹起来了。”7月30日晚7时,仙林街道大成名店美食城烟火气旺盛,张记里脊饼店老板娘崔丽想起前些年的脏乱差不禁发出感叹。

  因毗邻多所高校,小餐饮大量集聚。去年底,这座楼龄已有18年的商业综合体启动整治前,存在燃气明火、设备老化、油烟污染等问题一大堆,但是想说治理不容易。“业主、二房东、商户、物业等利益多元,诉求不一,不太愿配合整治。”街道宣传委员殷明介绍,大成名店出新工程面临找主体难、抓物业难、寻资金难三大问题。

  在殷明看来,这些年之所以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主要得益于当地严密的网格化管理。“街道网格员每日网格巡查,每月请相关部门综合检查,每年开展集中攻坚,网格化兜住了安全稳定的底线。”她说。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问题不出街道。仙林街道是如何做得到的?

  仙林街道从农牧场改制拆迁而来,辖区内有12所高校、40个居民小区、2668个驻街单位。2010年起,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社会矛盾众多,街道被问题倒逼,创新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此后,大到容纳万余人的高校和小区,小到个体经营夫妻店,都被纳入网格之中,党的组织触角也延伸到了每个角落,稳稳托住了基层治理的“底盘”。

  十余年来,街道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活动,动态掌握群众诉求,街道干部、社区党员、驻街单位、居民志愿者“拧成一股绳”,先后完成了地下空间整治、杆线入地、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治理等30个攻坚项目,办成了一件件暖民心实事。

  以大成名店治理为例,去年夏天,街道抓住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以党建联盟共建为纽带,争取到国家电网、银城物业等单位的支持,实施了气改电、餐饮油烟整治、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也因为前期工作到位,整治期间我们没有收到一张12345投诉工单。大成名店消除了安全隐患,面貌焕然一新,有36个店家送来了锦旗。”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说,商户摊贩们的思想工作、意见征集,几乎全部是由包片网格员挨户对接而来的。

  来自江西的邹小美,因为照顾孙子与仙林街道结缘。街道和社区党组织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后,帮助她所在小区解决了社区配套的问题。邹小美深受感染,自愿加入到志愿服务队,并表示“就在这里养老了”。

  “抓的是基层治理,筑的是党的根基。”孙金娣说,当地以网格化机制为纽带,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已在居民群众中深入人心,形成了“仙林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时间银行” 提升互助养老新格局

  年轻时,存时间;年老时,享服务。

  已在全国各地推广的“时间银行”,尧化街道王子楼社区早在2014年就迈出了探索步伐。

  “来啦?天热,我给你们备好了水。”7月27日早上7点,尧顺家园80多岁的蒋运宏老人准时等来了社区志愿者赵秀英一行三人,他们提着豆浆油条、几样蔬菜、一袋水果。陪老人吃早饭,唠家常,志愿者还给他量了血压、测了体温。

  别看“时间银行”解决的只是买菜、送饭、唠唠家常这些小事情,现实意义可不小。以尧化街道为例,这里有不少安置房小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20%以上。独居老人、留守老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无人陪护、就医困难、缺乏慰藉等问题。

  “我们走访的多是独居老人,要是连续好多天没人去看望,他们万一出了什么状况没人知道可怎么办。”赵秀英是王子楼社区第一批“时间银行储户”,截至目前,她已累计上门帮助近百户有需要、有困难的居民,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

  “最初1.0版采用的是手工台账、纸质记录,2016年开发的2.0版实现在线管理志愿者及服务对象数据库、时间报表、存入支取情况。”在尧化街道“时间银行总行”,工作人员王小花介绍,2019年起,“时间银行”进入3.0版,升级管理平台并开发微信小程序。志愿者可以在线报名注册、申请志愿服务、查询服务时间;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需求方的内容、时间、地域,结合志愿者的年龄、性别、距离等实现精准匹配。当地已累计吸收7666名志愿者“储户”,累积服务时间42万小时,提供服务69万余次。

  如今,“时间银行”正在成为江苏省提升老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江苏省民政厅等部门出台的《江苏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明确,鼓励以设区市为单位,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通存通兑、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平台。

  “‘时间银行’的理念能够普及开来,关键在于鼓励低龄老年人改变过去单向受助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把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在栖霞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颜宏看来,这对于打造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上云”,打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去年9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公布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栖霞区被选定为特色基地(社区治理)之一。

  据了解,这与当地打造的“掌上云社区”有密切关系。2016年11月,栖霞区启动“掌上社区”城市治理模式,历经多轮改革创新,平台已成为帮助政府部门决策,提高政务服务活力,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的全域治理平台。

  尧建新村居民王红新近在“掌上云社区”微信群发了一条意见,引发一场讨论,推动一件民生实事。

  原来,尧建新村的小区广场中央有一个不锈钢“大圆盘”。王红认为,这个“盘子”夏天烫,冬天凉,太阳一照还反光刺眼,既不实用也不美观,不如让出地界,换成其他便民设施。

  “不如换滑滑梯,孩子们能多个地方玩儿”“摆点健身器材也不错,方便老年群体活动”“同意装滑滑梯”“滑滑梯+1”……话题一抛出,很快引起了大伙儿的共鸣,社区工作人员同样关注到了。两天后,家住17栋的徐先生惊喜地发现,“大圆盘”正在拆除,他将现场照片发到群里,引发不少居民点赞。

  居民线上提意见建议,合理诉求街道、社区快速响应,现已成为栖霞区基层治理的“标准动作”。当地利用普遍使用的微信平台,轻松让社区“上云”。

  “偶发、琐碎、不规则、非原则性的小事、杂事,正是基层事务的普遍特点。”栖霞区委副书记、区委改革办主任黄伟民介绍,“掌上云社区”的强项,就是能够直观了解各类诉求的来龙去脉,精准发现居民个性化实际问题,进而反馈和解决,及时让群众的日常情感诉求获得满足,久而久之,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获得了实实在的巩固,这是“掌上云社区”关注到“人”、深入社区治理“毛细血管”所形成的独特优势。

  经过多次迭代升级,“掌上云社区”平台如今已植根于每个社区微信群中:政务机器人“小栖”为“前台客服”,平台兼容了党建云社区、信息交流、智能回复、“不见面”服务、工单流转、协商议事、多群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八大功能模块。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区126个社区全覆盖,建立微信群1533个,入群人数达34.6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超过60%,基本达到每1户家庭就有1名家庭成员入群,起到了凝聚思想、回应诉求、协商共治的作用。

  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革新,栖霞依然在路上。下一个十年,当地又将有哪些基层善治的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值得期待。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