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落户南京浦口 来看当地科技兴农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2-08-25 16:02:00来源: 人民网-江苏频道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8月24日至26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暨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将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召开,各方专家学者、创新企业代表齐聚,共商科技兴农大计,探索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事实上,在这场高规格会议的举办地南京市浦口区,从数字大田、数字渔场到智慧化牧场等等,农业与科技融合正不断深入,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

  据了解,浦口区是首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区,位于该区的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则是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的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现实所需 推进农业与科技融合

  浦口“农”字特征明显,农村人口占50%,农村区域占77%,农业占GDP比重超过10%,当地现有耕地10.11万亩。在浦口区委农办副主任叶兆志看来,当地发展农业必然要走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之路。

  打药不用人,育秧不下田。如今,占地1200亩的汤泉数字大田示范区已经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和自动化,只需四个种植大户承包即可完成全年生产劳作。

  据了解,各类“黑科技”的使用可让汤泉数字大田示范区农机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节约水、肥、药10%至15%,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增收,同时通过可视化、数据化、标准化管理,为农业节水、灾害评估、减灾减损提供科学指导与服务。

  通过标准化生产、高效设施投放等提高亩均产量,2022年上半年,浦口区完成夏粮播种面积1.95万亩、秋粮播种面积5.54万亩。

  浦口青虾养殖的历史由来已久,2020年,该区“永宁青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近两年,乘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东风,当地虾塘装上了溶氧监测传感器和微孔增氧设施,养殖户可以通过手机实现智慧养殖。

  然而,令当地虾农困惑的是,养好虾并不等于好收益,生鲜配送是当地青虾产业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浦口区依托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的契机,创新运用“充氧+低温”保鲜技术提高青虾远距离物流运输成活率。青虾销路顺着网络从南京扩展到全国。如今,永宁街道青虾养殖面积约1万亩,产量600吨,现代农业已初具规模。

  生动实践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8月中旬,在桥林街道兰花塘,一望无际的广袤田野里,水稻已进入拔节孕穗期。这片4248亩的高标准农田,是浦口区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过程中新打造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兰花塘高标准农田,也是该区连片面积最大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项目。

  在这片高标准农田里,既有张洪程院士团队的精准定量栽培技术,也用上了赵春江院士团队的农机智能控制系统,还采用了沈其荣院士团队的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等关键技术。

  赵春江是第一位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院士,其团队研发的全流程集成式智慧农业系统,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在汤泉数字大田示范区,1200亩稻麦种植能实现“无人化”自主作业,正是得益于赵春江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

  手中有粮,方能心中不慌;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院士团队的技术输出,是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写照,这让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充满科技范儿,也让当地对粮食丰收有了更大的把握。

  近年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团队超50个,包括赵春江、邹学校、沈其荣等近十个院士团队,打造了全国唯一的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如果说,浦口农业与科技加速融合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么,农业科技在浦口的落地,也推动了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发展。

  2016年、2017年和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在创建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并以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硅谷”为目标,力争走出一条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如何用好“家门口”的资源,强化科技兴农?“发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我们推进江苏生物种业产业创新中心、长江经济带粮食产业工程院项目,加快建设长三角叶菜、茄果类育种基地等5个标杆型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打造永宁青虾园、汤农农业科技小镇等10个农业高科技应用场景,引领带动全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飞介绍。

  科技引领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项目占地面积4248亩,计划总投资4336.71万元,亩均投资超过1万元。”在叶兆志看来,要收回如此高昂的投资成本,不能仅靠粮食,而是要依靠农文旅融合发展,提高效益。

  浦口区意识到,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快速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技术成果供给质量,在农业科技支撑方面实现由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农业生产向生态、文化、休闲等多功能转变,由单项技术创新向多技术集成、新模式构建、新业态培育等转变。

  和人们印象中的稻田不同,城市地铁不时穿过兰花塘高标准农田,京沪高铁线离这片大田只有几百米,驻足于此,仿佛置身“城市田园”。据了解,浦口区在抓好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将利用田间80亩建设用地,打造全国首个“地铁水稻公园”。

  有着优质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科技储备,浦口区如何让农业从融合中谋发展,从生态中寻效益?憧憬当地“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当地提出建好“三块田”,除了兰花塘高标准农田片区打造的富有创意的“水稻公园”和具有诗意的“城市田园”,还将打造汤泉农场7000亩数字智慧高标准农田,以及以油料生产为主的永宁张圩万亩纯生态型的高标准农田。

  农业科技、生态、都市近郊优势明显,浦口在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上深耕细作。永宁街道联合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星甸街道王村片区建设省级万亩优质果蔬基地,汤泉街道打造精品苗木示范基地……此外,当地还建成西甜瓜、小龙虾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数量居全省前列。

  “浦口是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鱼米之乡,这里既能看见都市的繁华,也能体验‘风吹稻花香两岸’。”叶兆志说,在农业科技引领下,浦口农业将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康养体验、农事体验等各类新产业新业态。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