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签下700亿元大单
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昨天上午,国际航空协会北京办事处、强生制药、中航油等26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涉及资金总额超700亿元。这是记者从中国临空经济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全球招商推介会上获悉的。
首都机场拥有3个航站楼、3条跑道,自2010年起,旅客吞吐量连续九年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国内外105家航空公司在此运营,定期航班航线数量700余条,占全国的18%,全年中转旅客量突破1010万人次。目前,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正全力打造航空服务、跨境贸易、商务会展、科技服务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此次签约的26个项目正式运营后,第一年就能为区域增加355亿元总收入,带来8.3亿元属地税收。
航空服务是本次推介会的重点推介方向之一,共有7个重点投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近17.7亿元。“这7个项目涉及航空油料、航空维修、航空培训、航空协会等多个领域。”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民航智慧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民航机务维修数字化平台等项目,体现了当前民航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趋势。国际航协北京办事处的正式入区,也将推动国际高端航空资源向园区聚集。
物流贸易领域的10个签约项目涉及汽车进出口、药械和文化贸易等方面,预计总投资57.7亿元,包括强生制药、科园信海、金港汽车等。
在产业金融领域,签约亮点之一是工银金租项目。根据合作协议,工银金租公司将在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开展飞机租赁业务,投放数量达100架,并将积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业务聚集,总资产规模将超500亿元。作为目前北京市内唯一开展飞机租赁产业的区域,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聚集了工银金租、华夏金租、农银金租、中航租赁等业内知名融资租赁公司。工银金租此次业务投放计划是园区历史上投放飞机架次最多、总资产规模最大的一项业务,将对建设融资租赁聚集区,促进产业金融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科技服务领域,5个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17.82亿元。其中,极芯通讯技术(南京)有限公司投资的5G通信基站芯片研发销售项目,计划总投资5.488亿元。企业负责人介绍,项目达产后三年,预计累计营业收入将达到38.8亿元,实现属地税收合计1.58亿元。
首都机场周边2025年建成千亿级商圈
新国展二期将于2024年投用,届时,将成为本市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三期主要对标国际高端消费供给,助力首都机场周边打造千亿级商圈。这是记者从昨天举办的中国临空经济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获悉的。
新国展一期会展场馆已于2008年建成投用,目前已成功举办300多场国际性品牌展览及高端会议活动,吸引观众超过2300万人次。为进一步提升首都会展业发展,去年9月,新国展二期会展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预计2024年建成投入运营后,将成为北京市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为首都会展经济的提质增效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这将是充满智慧的会展场馆。新国展二期建设方辰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能力建设,集中应用在管理系统、视频分析、客流分析、安防、导览、交通、物流等七个方面。展商可以通过智慧化系统,线上寻找场地、对接服务;观展游客则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导览、餐饮、购物等一系列需求。
“会展业是经济发达城市实施特色发展的路径,其拉动效应可外溢至酒店、餐饮、娱乐、购物、总部经济等相关产业,拉动系数可达到1∶10。”世界知名咨询公司戴德梁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国展一二三期坐落在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坐拥世界级航空枢纽带来的每年近1亿的人流量。新国展二期投用以后,还将带来每年超610万人次的会展客流,消费潜力巨大。
按照部署,首都国际机场周边要在2025年建成千亿级的国际消费商圈。新国展三期主要对标国际高端消费供给,其建设用地约45公顷,建筑规模共计约132万平方米,整体划分为体验式商业、品质生活和商务办公三类风貌区,将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商务写字楼、精品公寓和住宅等业态,充分满足各类人群参展、观展、商务、休闲、消费等需求。
顺义区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随着新国展二三期项目建设实施,周边区域的交通体系也将不断优化完善,3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首都机场捷运线计划明年9月动工,2025年投入使用,实现新国展区域与首都机场轨道直连;将新增R4地铁快线,从朝阳管庄抵达T3航站楼交通枢纽;京密高速二期拟于今年年内启动建设,并在新国展区域设置出入口。
未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将以新国展一二三期为核心载体,以世界级航空枢纽为重要动力源,辐射带动周边5公里范围内商务会展上下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个“会展+临空”双引擎、“商务+消费”双节点、“品质高端+国际领先”的国际会展商务区。 本报记者 朱松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