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嘉兴描绘独具气质美丽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08-30 14:48:00来源: 嘉兴日报

  南瓜、青菜、柑橘……8月29日上午,在嘉兴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一块2亩见方的农田里,各类果蔬产品错落其间,颇似一方小巧精致的屋前景观。“这是我们对优美庭院建设的延伸,希望用‘可食地景’的理念,打造‘一米菜园’品牌。”周王庙镇副镇长张鑫彝向记者介绍,这也正是今年海宁打造的“四共四筹·儒林春风”美丽乡村精品线秉承的“回归田园”理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近年来,嘉兴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更高品质的生活有了更多向往。嘉兴市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片,不断向全域拓展,一幅幅具有国际范、嘉乡韵、未来感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嘉禾大地徐徐展现。

  搭建直播平台

  未来乡村触手可及

  “妮娜皇后葡萄礼盒装的80元吗?我要3盒。”

  “我要2盒,可以送到海宁市区吗?”

  这两天正值葡萄上市季,位于海宁市博儒桥村的金辉果蔬基地里,负责人张亚敏忙着回复微信群里络绎不绝的订单。

  “这几个群都是今年建起来的,每个群有300到500人,只要一有新鲜果蔬产品上市,我们在群里一发,总是很畅销。”张亚敏笑着告诉记者,消费者相信的是产地直销,而有了微信群这样一个线上渠道,本地产的优质新鲜果蔬就不愁销了。

  这两年随着电商平台兴起,果蔬产品线上销售成为趋势。记者从周王庙镇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服务好周边农业主体,在今年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中,镇里在博儒桥村规划了一个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农业直播中心,规划了四共四筹体验馆、农产品展示区以及直播间。

  “我们通过打造辐射长三角的农播基地,搭建农业数字展销平台,以农村电商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农创客直播基地、农播课堂四大项目为抓手,做好科技赋能、资源赋能、渠道赋能。”张鑫彝表示,今后,以农业直播中心为辐射点,周王庙镇将建起农创客培育中心,组建全域党建联盟,不断提升共富大棚、人民菜园等基地的活力,吸引流量主播直播带货,培育一批本地优质农产品“红主播”,带动区域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牵引,以“四共四筹”为脉络,以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基层治理为内核支撑,海宁着力推进“四共四筹·儒林春风”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展示海宁共富内涵。“从上林村的传统村落、乡贤自治到博儒桥村的党建统领、四共四筹,我们将把这条精品线打造成一条从传统村落到未来乡村的进阶之路。”张鑫彝表示。

  营造低碳生活理念

  未来生活丰富多彩

  来到嘉兴平湖市曹桥街道,这里正在高标准推进“碳为观智·桨领风华”平湖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我们希望推广建设氢光储充一体化新型能源系统,打造全电居民生活区。”曹桥街道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两年,曹桥街道实施乡村“阳光共富”工程,鼓励农户通过光伏发电增收,在农村大规模推广绿色清洁能源。

  实际上,这也是曹桥街道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一个新“妙方”。安装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平均每户农户需要一次性投入2.7万元。以发电站每年发电收益4000元来计算,大约7年可回本,而发电站的“保质期”长达20年,7年以后,这笔收益就成了农户的稳定收入来源,这还不算街道为低收入农户承担了一部分安装费用。

  “安装后,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看到实时的发电数据以及每日、每月收益情况,公开透明,十分方便。”曹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这一模式已在曹桥街道全面铺开,为低收入农户增加了一条创收致富路径。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建设科科长金伟告诉记者,“碳为观智·桨领风华”美丽乡村精品线,以“低碳+运动”为导向,依托曹桥街道桥边故乡、低碳绿色等特色优势,构建低碳共富关系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这条线串联了水上赛艇沈家浜、零碳乡风丁店桥、南戏文化墙楼浜、德孝荷韵王家墙和先锋善治西窑浜等精品节点,是一条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为一体的创新型美丽乡村风景线。”金伟表示。

  “建设美丽乡村,我们的初心是让更多的农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心是让世界级诗画江南的图景早日呈现,信心来自高水准规划引领长三角区域美丽乡村建设。”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蔡国忠表示,对嘉兴而言,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塑造富有乡愁记忆的地域空间,更是用“世界眼光、中国特色”进行规划设计,融入未来基因,打造独具嘉兴气质的“国际范、嘉乡韵、未来感”。

  截至目前,嘉兴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4个、示范镇44个、3A级景区村庄81个、特色精品村140个,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线36条。今年,随着各县(市、区)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高质量推进,又涌现出一批网红村、示范村,将为我市“面上整洁、线上美丽、点上出彩”的美丽乡村新格局添砖加瓦。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