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驶上换电新赛道,四川逐浪千亿级蓝海
近日,中石油、中石化和四川能投相继宣布,提供重卡换电服务的综合能源站在川建成投运。在宜宾三江新区,一个占地面积超30亩的重卡换电产业基地于今年7月奠基,其中的换电装备制造基地建成后,可年产2万套重卡车载换电系统和400套换电设备。
随着重卡电动化进程加速,重卡换电市场被业界视为千亿级蓝海,而企业纷纷抢滩布局、科研成果在此转化,令四川表现亮眼。新赛道上,四川已有哪些突破?前面还有什么难关?记者就此前往一线走访。
A 3分钟换电可跑百余公里
应用场景日渐丰富
7月下旬,由四川能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打造的高县福溪充换储综合能源站建成投运。一个月后,记者沿宜威路驱车前去探访,迎面而来的重型卡车络绎不绝,混凝土搅拌车是其中的主力军。
“看,那个就是绿色牌照。”四川能投高县综合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建明指着一辆飞驰而过的蓝色搅拌车告诉记者,商砼运输是电动重卡的重要应用场景,而宜威路是当地商砼运输最为繁忙的线路之一,如今电动重卡的身影越来越多,新建成的重卡换电站就位于这条线路的“黄金分割点”上,“到珙县30公里,到宜宾20公里,来回都非常方便。”
走进综合能源站,重卡换电设备集成在一个集装箱模样的“盒子”内,一侧开口并划设了一条车道。卡车由入口驶入,换电设备伸出手臂,将安置于货车驾驶室后方的电池包吊起,放上新的电池包。卡车一进一出,仅用时2分钟左右。
“3分钟内就能‘满电复活’。”曹建明介绍,目前每个电池包可蓄电282千瓦时,正常工况下续航150公里左右,而此处位于山区运输通道的中间,重卡可以选择轻车上行、重载下行,更加省电,续航里程还能更长。已经开上电动搅拌车的司机李运丘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的数字:“跑两个来回才换一次,速度比加油还快。”
在宜宾城区,由宜宾三江集团绿城公司牵头打造的7座重卡换电站陆续投入使用,其中就包括中石油在川首个、中石化全国首个重卡换电站。
“满足了更多应用场景。”宜宾三江集团绿城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向记者展示了一张重卡换电站的点位布局图,有的位于港口附近,有的位于城市新区,还有的位于机场路上,“续航百余公里,特别适合港口等封闭场景,以及渣土运输等短道场景,换电也更能满足这些场景的高效需求。”
中长途运输场景也有所突破。8月15日,蜀道集团成渝公司启动“成渝电走廊暨换电重卡”项目,计划新建多座重卡换电站。其中,资中停车区换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首座高速公路重卡换电站,每天可为200台电动集装箱卡车提供换电服务。
四川蜀道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路运输是成渝间货物往来的主要运输方式,在疫情反复、油价上扬等情况影响下,缩减物流成本、实现低碳运行是大势所趋。换电站投用后,成渝之间计划开行换电集装箱班车,实现降本增效、减排降耗。
B 换电重卡热销拉动换电需求
关键技术在川孵化
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反映出市场对重卡换电模式的逐步认可。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终端上牌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国换电重卡销售4887辆,约占电动重卡销量的50%,相比去年同期的308辆净增4579辆。
换电重卡热销拉动换电需求。国家电投绿电交通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刘须宝预测,2030年全国重卡换电站将超过2.6万座——仅换电站的投资规模,就达千亿元以上。
“重卡换电是重卡电动化发展路径的必然趋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电动重卡与家用轿车不同,直接取电充电对电网冲击太大,换电模式更加安全便捷,在川设立的院士工作站就重点围绕换电环节开展探索,一批关键技术在此孵化。
今年1月,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孵化企业——四川智锂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承接重卡换电设备研制业务。走进公司大厅,高达两米的车载换电系统总成扑入眼帘。“这是最新的第三代产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波告诉记者,这套系统高度集成了锂电池、控制器、连接器等设备,是重达2.6吨的大家伙,“我们正在让它更加轻量化、高度集成化,并更加可靠。”
“这两个小东西也是关键。”刘波指着另一边的锁紧机构和连接器,前者是固定车载换电系统总成的装置,4套锁紧机构合力就能让2.6吨的大家伙牢牢固定在车上;后者则是能量和信号传输的重要器件,其电流承载能力超过800A,让重卡重载也能动力十足。
新的换电设备刚刚在这里诞生。“换电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换电操作,加上类似自动驾驶的视觉识别算法,容错率更高。”刘波介绍,这些都是在四川诞生、转化的自主创新技术,代表了行业领先水平。
已经进驻宜宾的宁德时代,也推动了当地重卡换电产业的发展。宜宾三江集团绿城公司牵头建设的7座重卡换电站,主要采用宁德时代换电技术和设备。张伟告诉记者,宜宾计划在2年内建成换电站20座,到2025年建成60座,“新兴技术迭代迅速,可以在这里就近转化、不断优化。”
张伟介绍,工信部确定了11座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其中重卡特色类试点城市有唐山、包头和宜宾。“发展重卡换电,应用场景数量不是我们的优势。”张伟说,宜宾的重卡保有量有1万余辆,相比另外两个试点城市的重卡保有量低,但是依托四川时代、四川智锂、宜瑞汽车、丰川动力等行业领先企业,当地已成为覆盖动力电池、换电装备、电动重卡整车、电驱动总成完整换电产业链的试点城市,能够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在这里试水重卡换电的重要原因。
C 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
一站多用、多站通用是方向
发展重卡换电,政策东风正劲。国家层面,换电站被列入“新基建”,工信部于去年10月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重卡换电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四川,今年3月印发的《“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市(州)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支持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工程、环卫、港口、矿山等公共领域率先推进换电应用。
张伟告诉记者,在重卡换电站建设过程中,当地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小,旨在通过适当超前布局换电设施推广应用换电重卡,“先把蛋糕做大”。
“长远来看,市场驱动是关键。”曹建明则告诉记者,布局建设重卡换电站,是四川能投发展根据市场趋势作出的决策,“行业已经进入启动期,现在布局设点并不是盲目抢先。”他坦言,重卡换电站建成投运后,还未产生实际收益,盈利模式也在探索当中。不过,通过“一站多用”的多元化设置,这个综合能源站能够实现整体盈利。“重卡换电之外,我们还提供充电、加油、加气等补能方式,并预留了加氢功能。”曹建明说,多种补能方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随着重卡电动化的进程平滑过渡,“有什么车就建什么站、有多少车就建多少站,这是更符合市场规律的打法。”
刘波也认为,重卡换电行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期,市场驱动力正在不断显现。不过,行业标准不统一,仍是阻碍行业规范化发展和规模化发展的绊脚石。“就拿连接器接口来说,像手机充电接口一样,可以有几个标准,但不应该是一个车一个标准。”刘波说,通过凝聚行业共识完善重卡换电标准体系,实现“多站通用”,才能更好解决车主的补能难题和续航焦虑,“要建立‘电池银行’、实现‘车电分离’,降低换电重卡的购车成本和推广门槛,都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
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当中。由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牵头,已联合12家科研单位、企业等成立中国电动重卡换电产业促进联盟,正合力完善重卡换电标准体系,推动服务网络互联互通,实现产业生态良性发展。
在投身重卡换电行业前,刘波曾在国内知名整车企业工作十余年,主要从事新能源乘用车开发。如今重卡换电行业的发展,让他感到“似曾相识”,“我们开发的第一款新能源乘用车,只能跑100多公里。”刘波说,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充换电设施不断加密,解决补能难题和续航焦虑,终于让新能源乘用车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对重卡换电来说,曙光已经出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忧)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