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古朴山乡 岁月悠长(走进传统村落)

发布时间:2022-09-07 15:39: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位于河北邯郸涉县南部的固新村曾名“故县村”,是藏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古朴山乡。千年“故县”,在历史上不仅是一个商贸重镇,还是加工、制造业基地,环山绕水,百姓富庶,自古就有“小江南”之称。2012年12月,固新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西有垭豁山、火焰山环绕,东以马鞍山为屏,外有清漳河相抱,站在固新村村口放眼望去,青山远黛,近水含烟。巍巍八百里太行,固新村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太行山脉深深的皱褶里,沐浴着阳光,浸润着风雨。

  古槐村中立,漳水绕村流。俯瞰固新村,一座座黄土与青砖混建的古楼参差相依,灰色的瓦片鳞次栉比。步入村庄,千年古槐、青石古券、民俗古居……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峥嵘和岁月的悠长。

  泉眼惜细流 四券卫千年

  走进村庄,山水韵味扑面而来,只见潺潺清水穿街过巷,注入村内的新惠渠。水从何来?溯其源头,在村内的大庙胡同,竟见到大大小小四五个泉眼,如“喷珠屑玉各澜翻”,煞是可爱。在固新村,这样的泉眼足足有20多个。

  村志记载,固新村历史悠久,北齐时村名为“松谷”,取“尘清石路,风韵松门”之意,村子曾为临水县的治所。北齐天保年间,县城迁走,改名为“故县村”。到19世纪30年代,又改为“固新”,沿用至今。

  漫步村庄,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分列四周、拱卫一村的4座古券。高高隆起的券拱,灰暗厚重的青石,斑驳风化的墙体……古券巍然而立上千年,默默守护着山村的安宁。

  4座古券,犹如4座城门,互相对应、彼此辉映,但却各有造型、各有分工。

  四券中,西券面积虽小却独具特色——它是西部各山各沟之水汇入漳河流往天津的必经地,拱门石上还刻有“万壑通津”。西券券身北侧原有18层石阶,西边有5间瓦房、5个台阶,东北面还有一附属场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村民都会聚在这里唱3天小戏。

  就建筑形式和规模而言,南券为四券之首。古券分上下两层,上层殿宇,筒脊琉璃瓦,屋脊上有葫芦宝瓶、五脊六兽、飞檐斗拱;下层券洞,可供行人、车马通行。

  古券的精巧还不止于此。固新村文化志愿者高建民介绍,古券属于古代的防御系统,精巧与安全并重。

  不只古券,千百年来,固新村许多细节都蕴含“防御”之用。在村内每个胡同口,都有一座牌楼,一层高约一丈,有门可以开阖,门柱多为石制或砖砌。当门关闭时,可以从内侧插上门闩。胡同十分窄小,不利于敌人展开阵形,因此牌楼虽小却难以攻克。

  青砖与黄土混建、墙体内衬木柱……历经百年风雨,固新古宅依然屹立不倒。“现在村里共留存60多座老房子,蕴含科技、美术和风土民情等诸多要素,是研究清末冀南人文历史的‘活化石’。”高建民说。

  阳光透过淡淡的云雾,落在青灰的房檐上,古券券洞内车进人出、熙熙攘攘。人流如织,烟火不断,石券、石屋、石板路都染上一层明媚的金黄……在这古老的村庄里,一代又一代固新人幸福地生活。

  古槐昂然立 绿叶发华滋

  “傲岸千年栉风沐雨,峥嵘百代济世佑民。”村北古槐公园的青石牌坊上,镌刻着这样一副对联。穿过青石牌坊,拾级而上,越过一道屏风,千年古槐映入眼帘。

  枝干横空,冠接白云。抬眼望去,古槐高大的树冠遮住了一片云天。再转到西北方向一看,古槐只有枯根朽枝的残貌,树洞如室,令人称奇。

  古树有多老?过去一直是个谜,直到10多年前才有了答案:中科院古植物保护专家鉴定,固新古槐的树龄在2500年以上。

  树干有多粗?古槐公园管理人员崔海鱼介绍,过去有一盲人路过此地,在树下休息了一会儿,摸到古槐,便想量量它有多粗。他用拐杖靠在树下做起点,环绕树干搂抱了9次还未摸到拐杖,感觉太累了,就倚树席地而坐,结果这回恰好摸到了拐杖。

  当地人对古槐的敬意写满枝头,夏禹种树、槐翁传艺解忧难等故事流传至今。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数“槐豆赈民”。相传,明朝末年,太行山一带闹灾荒,村民只能在树下捡槐豆充饥。槐树通常一年只结一次槐豆,可固新的古槐却十分神奇,头一天村民拾完槐豆后,第二天又撒落一层……就这样,朝落夜长,一连数月,缓解了村民的饥饿之苦。

  “古槐见证着村落的变迁,也守护着一方百姓。”崔海鱼说。如今,古槐虽有部分已成枯根朽枝,却依然昂头向上,生生不息。

  位于村内小岗的千年黄连树,生长在西胡同的600岁“二槐”,落根于祠堂前的150岁“三槐”……寻访固新村,古树之多令人赞叹。“我们已经形成了与自然共依共存的传统。在村里,人们像保护眼睛一样去保护树木、爱护生态。”固新村党支部书记刘海芳说。

  千年古槐长期生长在一处,土壤肥力有限,再加上人为踩实,通气、排水较差,对根系生长极为不利。为了保护古槐、留住乡愁,缺少田地的固新人十分慷慨。2005年,居住在古槐周围的67户农家搬迁,为古槐腾出生长空间。县、镇、村协力筹措资金,建起了古槐公园。“公园筹建时,村民不仅踊跃捐款,还主动到施工现场帮忙,累计出工两万多人次。”刘海芳说,村民还自发成立了义务护树队,目前,全村义务护树员已超50人。

  匾额似丰碑 无言塑村风

  如果说古券、古槐彰显了固新历史的厚重,那么,一块块老匾额则给这个山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行走在村内的明清古道,门额上或旧或新的金字匾额比比皆是,其中最多的是“功德匾”。匾如丰碑,诉说着动人的故事,传扬着淳朴的村风。

  村里现存最早的匾额,是70多年前村民送给何双牛的。何双牛于1938年入党,是固新村第一名共产党员、首任村党支部书记。1945年何双牛带头参军,全村村民赠匾“参军先驱”。如今,这块老匾额一直悬挂在何家的门楣上。“爷爷舍身为革命,我也向他学习,尽己之力多奉献。”何双牛的孙子何江保是一名村医,在爷爷的影响下,他经常向家庭困难的群众免费施医送药。

  “环保卫士”“山水情怀”……已逝世的退休老教师高明赋是村里获赠匾额最多的人,被村民们尊敬地称为“高公”。1993年秋天,高明赋退休回家。有天他来到村里南山寺背后的山坡上,看到山林破坏严重,大片刚成材的松树被砍去,他越看越心疼。第二天,高明赋便背起铺盖上了山,住在一个四面透风的山窝棚里,开始每天义务巡山护林。一身破衣、一双布鞋、一把镰刀……风餐露宿10余年,高明赋一共修剪树木18万余株。

  挂匾不忘制匾人。眉发皆白的高保平是村里的热心制匾人。退休后的他在一锤一凿中坚守匠心、传承善意。“我想把对好人的敬意融进刻刀、制成牌匾。”据介绍,一块匾额的制作需经粘合、钉边、磨平等10多道工序,花费约一周时间。退休10余年,高保平已义务制作了近百块匾额。

  “固新有浓郁的‘匾文化’,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发挥匾额无言的教化和引领作用,通过赠匾的形式宣扬好人好事,营造和传承良好村风。”刘海芳说,为了保护古村落、传承民俗文化,2017年6月,固新村还成立了文化志愿者团队,如今成员已达213人。

  古老的村庄滋养着年轻的力量,年轻的力量守护着古老的村庄。“古村落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我们必须要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高建民说。

  ■游览贴士

  怎么去

  驾车从河北邯郸市区出发,沿青兰高速—太行山高速行驶90余公里,抵达太行山高速西达收费站后,沿234国道行驶约17公里后即可抵达固新村。

  吃什么

  大锅菜、小米焖饭、饸饹面、抿节、馈垒、漳河鱼、菜锅小卷等。

  住哪里

  固新村附近现有古槐农家乐可提供住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7日 05 版)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