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停止“追寻春天” 山西文旅一直在路上
黄河怀瑾,中条握瑜。源起河东,孕育古今的华夏文明与瑰丽壮美的自然奇观,为运城积淀了独一无二的旅游“富矿”。
9月21—23日,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简称“旅发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将在运城启幕,载千年文明、集万般底蕴的古老河东已准备就绪,再次向八方宾客,展开了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羽翼。
从常规的宣传推介1.0版,电视竞演2.0版,“1+3+N”模式的3.0版,发展到现在主题轮换的4.0版,山西省旅发大会走到了第8个年头。
“近年来,疫情对文旅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仍然坚持每年举办旅发大会,是否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在9月5日山西省政府办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举办旅发大会意义重大,对于全面提升举办城市形象,促进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如是说,每次大会的成功举办都提升了山西整体形象,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是山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经济下行倒逼转型和旅游消费需求提速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山西建设成为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途径。
从外省看,许多省份都以举办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整合优势资源,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这已经形成共识。例如,贵州省从200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六届大会,形成了旅游业带动区域全面发展的“贵州模式”。河北省从2017年开始在举办省级旅发大会基础上,各市举办市级旅发大会,县市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正是看到了旅发大会的重要性,山西设立了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专项资金,用于旅发大会举办相关支出及承办市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公益设施项目建设、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宣传促销、旅游科研项目等方面,把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解决承办地文化旅游发展中的系列重大问题。
忻州市举办的第六届旅发大会,引爆忻州古城旅游景区,带动忻州市文化旅游业迈上新台阶;去年长治市举办的第七届旅发大会,将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打造成高品质“城市会客厅”,高质量的配套设施又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康养度假的好去处。今年第八次旅发大会将聚焦文旅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打造关公故里—盐湖旅游片区,拉动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带和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叫响“关公故里、好运之城”品牌,建设关公故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我们按照‘小钱小气、大钱大方’的要求,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将本次旅发大会的整体预算重点放在了旅游基础设施和可持续使用资产投入上,这方面的资金占整个预算的30%以上,会议结束后将永久留用,成为旅发大会为我市留下的重要遗产。”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储祥好介绍,该市把承办好这次大会作为展示运城发展优势、提升对外知名度的一次绝佳机遇,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倾力打造一届具有运城特色、精彩纷呈、别具一格的文旅盛会。
疫情发生将近三年来,确实对文旅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影响。“但是,由此引发的市场需求、旅游行为等变化,为市场产生不可逆重塑作用的同时,也为我们完善产品、丰富业态、苦练内功、提升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机遇期。”王爱琴坚定地说。
疫情防控常态化给文旅业带来了新挑战,高质量、低密度、生活化、旅居式成为新需求,沉浸、互动、体验式消费成为新状态,高品质的服务保障与产品供给成为新趋势,助力循环、扩大消费成为新格局。
今年以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自媒体进行充分整合,文化旅游营销既有统一的宣传主题,又有风格各异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触达的受众面更广、更精准。省市联动推出“乡村烟火气”“康养深呼吸”“都市慢时光”“文明遗迹”“山河守望”“晋商探秘”等十大类主题的100余条中、短程特色旅游线路,合力开启游山西新模式。
5月,山西出台《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优化经营环境、优化消费环境、强化金融扶持、加强用地保障、强化人才支撑5方面提出20条支持措施,全方位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全省文旅惠民政策也令人“应接不暇”:全省40家A级旅游景区实施免门票政策,61家A级旅游景区门票推出二折至八折的优惠,45家景区面向特定人群推出减免优惠政策。此外,运城市推出百元旅游年票,年内可不限次游玩本市24个景区;临汾市实施全市所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八折优惠,并发放550万元文旅消费电子优惠券;太原市面向市民发放2500万元的文旅惠民消费券……这些真金白银的实惠,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到旅游的快乐,也激活了旅游业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处变不惊,克难前行,是奋斗者们应有的姿态。从文旅项目谋划,到市场主体招引,从景区景点高质量打造,到实体业态多元化引入,乘着旅发大会的东风,山西将走出一条推动“旅游+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旅发大会新路子,助推经济强省建设。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