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呵护一湖碧水 走出生态特色发展之路
人民网石家庄9月11日电 “来衡水湖采风拍摄,已经是我1985年从事摄影创作以来的‘规定动作’了。像‘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我一直在潜心观察、拍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衡水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康同跃,一有时间就到衡水湖采风,记录衡水湖的美。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上唯一保持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衡水市滨湖新区设立于2011年,因湖而建,因湖得名,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特色发展之路。
春季碧波荡漾,夏季荷红柳绿,秋季芦苇摇曳,冬季群鸟翱翔。衡水湖秀美景色的背后,是滨湖新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衡水湖”的决心与行动。该区总面积296平方公里,分管控区和指导区,其中管控区就有166平方公里。近年来,《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法规、文件的出台,让衡水湖保护和管控走上了法治道路。
自2013年起,衡水湖的禁渔期延长至每年9个月。同时,滨湖新区加大了增殖放流力度,每年放流鳙鱼、青虾、泥鳅等,维护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这些年,爱心团体、市民、游客,还有我们这些原来的渔民,都把爱护衡水湖当成了自觉,救助伤鸟、辅助巡湖、冬天投喂鸟粮等都已经成了常事儿。”该区综合执法局的一名巡湖员,王家宜子村村民李国忠说。5年前,他还是一名靠水吃水的渔民。他一边划船在水上巡查,一边感慨:“违规捕鱼、偷猎鸟类等几乎杜绝,垃圾、臭水污染根本没有了,我们的工作也‘清闲’了。水清了、岸绿了,在这里安家的鸟也越来越多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滨湖新区生态保护交出了亮眼成绩单:目前,衡水湖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600个/立方厘米;植物538种、鱼类34种、昆虫757种、两栖爬行类动物17种、哺乳类动物20种、鸟类33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3种。青头潜鸭、震旦鸦雀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每年都会来衡水湖栖息、育雏,这标志着,衡水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早就听说衡水湖景色优美,这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家住石家庄的大学生李婉宁利用暑假,和几个好友相约来衡水湖旅游。他们泛舟湖上欣赏美景,还到闾里古镇体验礼孝文化、在三生岛学习了生态知识,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滨湖新区以京津冀最美“后花园”和华北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旅游发展新定位,形成了生态休闲度假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健康养生游六大旅游业态,仅去年一年就接待游客230余万人次。
正确把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绿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滨湖新区一直坚定不移的方向。带着这份“绿色”坚守,滨湖新区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2.36亿元,同比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34元,同比增速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3元,同比增速10.4%。
放眼未来,滨湖新区正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围绕衡水湖努力打好生态、研学、冀文化三张牌。作为河北省唯一推荐景区,衡水湖将全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独具魅力的衡水城市“会客厅”,从一湖碧水驶向新的发展航程。(商帆、黄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