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太行画派作品展”在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举办
日前,首届“太行画派作品展”在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举办
以手中的画笔讲述太行故事
太行山绵延八百里,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地理标志之一,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孕育了独特的太行文化。日前,由河北省燕赵诗书画院主办、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协办的首届“太行画派作品展”在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举办。该展览集中展现了燕赵诗书画院众多本土画家以笔为旗抒怀写意,呈现太行山水铁骨风神的丰硕成果。
此次展览以“走进太行”为主题,参展的60余幅作品多为水墨国画,充分展示了太行画派的画风和特点。代表作品有王为民、戴培合作的《太行魂》,王为民的《恒古之恋》《太行情》《夜练》,戴培的《闻鸡起舞》《太行山下》《太行人家》,暴金钟的《黄崖洞》《设伏平型关》和《风雪狼牙山》等。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杨红霞认为,这些作品多采用散点透视的表现手法,构图高远,设色清奇,在酣畅淋漓的笔墨中联手竞技,摹画出了“咫尺千里”的太行阔境,尽显太行画派所倚重的清气、骨气与浩气。
多年来,河北省众多画家持续深入太行山,深入生活,进行写生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色。他们坚持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元素,每次来太行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少画家表示,太行山的气质不只是博大、苍茫,也有温情、秀雅的一面。
太行山雄浑峭拔,奇险多姿。古人曾以“举头日月中天近,极目乾坤五岳低”的诗句形容太行。崇尚自然、返璞归真是太行画派的一大艺术特色。耕云轩《太行初雪》描绘了刚直挺立的山石,芸畅《巍巍太行》中湍急奔突的流涧,晨旭《白石春色》以清雅粉靛为亮色的烂漫山花,卫东《太行寻幽》俯仰蹬峰环抱下的澄泓山泉,小梅《踏雪观渠》以点染的雪片密织太行山腰红旗渠雪景图,锡武《月是故乡明》中秋月圆辉映下的高耸云山与迢递山居……这些作品引发了观众对太行文化及其精神的深层思考。此外,诗题画《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以精湛的笔力绘出了太行山的云海、雪瀑与秋叶,山势昂藏,气象万千。可以说,太行画派的摹景状物,清刚之气是其艺术变化不离其宗的笔墨本源。
太行山赋予河北人以博大的胸襟与坚韧的性格,太行画派通过山脊坚挺的线条与雄浑的立面来表现作品的太行风骨。王为民创作的《太行情》《泉鸣山韵》《十里瀑布飞空山》《秋落太行千层衣》等作品,皆以陡直的线条、浓郁的用色来表现山石坚硬质感,并以深浅、虚实、大小、轻重的强烈对比反衬太行铮铮铁骨下的别样风采;《太行魂》《太行神兵》等更是以大面积晕染尽呈太行山的雄浑壮烈与不屈英魄。戴培创作的《观云图》《客来》《山人》等作品,以独特的整体点面画法体现太行山的草木印象与勃勃生机。这些作品既有河北艺术家们艺术上的相互交流,又有对太行精神的再认知。
“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是太行山区不可磨灭的红色精神印迹,为曾在这里战斗过的革命前辈立像,是太行画派参展作品中令人难忘的亮色。秦相林的作品《中国脊梁》生动摹绘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工作时期的艰苦岁月和坚定信念;韩瑞英的作品《刘帅布阵关家垴》以深浅明暗不一的大片晕染水墨反衬勾绘出刘伯承元帅运筹帷幄的方寸之地;苏云的作品《党员的责任》表现出太行山区中国共产党员冒着暴雨带领群众在山洪到来前转移的紧张情景。暴金钟的作品《赞左权将军》诗题:“抗战参谋长,渡河越吕梁,平型百团题韬略,群众挂心上。辗转晋东南,筹建兵工厂,将军石屋今犹在,丰碑立太行。”他的另一件作品《设伏平型关》,让人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势如身临其境。
河北因太行腹地的特殊地理位置,近年来更成为画家云集写生的一方热土。“万事开头难,此次首展本身便值得大书一笔。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继续团结本土画家,深入太行,立足学术,发挥影响力,起到提振和助力河北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作用。”河北省燕赵诗书画院院长王为民表示,弘扬太行文化,当好传承太行文化的文化使者,努力打造太行画派,是河北画家的使命担当,也是我们的骄傲与光荣。
众多优秀美术作品主题突出、题材丰富、技法精湛,是对太行文化及其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将刚劲挺拔、阔大朴茂的太行秀色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是太行画派的重要收获,也是太行精神的有力见证。其背后是众多河北画家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积极开拓创新的火热实践。他们在山水视觉格局、文化养成、绘画语汇、艺术张力上有了新的突破,不断以手中的画笔生动讲述着令人动容的太行故事、河北故事,创作出一批颂扬太行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美术精品力作,为推动河北省文化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记者曹铮 通讯员远牵)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