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科创格局 南通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被摆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向科技要动力,以创新激活力。十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加快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持续攀升的数据书写出振奋人心的“十年答卷”:南通全社会研发投入累计达1875.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升至2.6%;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6.8%上升至66.5%,年均提升近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08%,较2012年上升10个百分点。南通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持续进位至第23位。
全市域一盘棋,
大科创格局奏响强音
今年8月,江苏帝奥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成为南通创新区诞生的首家上市公司。17平方公里的南通创新区,十年前还是城乡“过渡带”,如今,随着帝奥微等高科技企业加速聚集,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等大院大所落户,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南通创新区已成为城市“创新之核”。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快,科技创新的核心关键作用被不断强化。南通创新区建设,是我市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要素的有力抓手。而在南通“过万亿”后,创新区的创新策源和服务辐射功能再次放大。
依托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我市高标准规划建设沿江科创带,以南通创新区为核,4家省级以上高新区为支撑,着力构建“一核、四区、多园”可拓展的发展布局,力促生态带与科创带共舞。
改革是驱动科技创新动力引擎的点火系统。以体制改革为核心,我市构建起“强统筹+硬落实”的科技治理体系。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实体化运作科创办,推动各地全面建立科创委。建立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制度,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实施创新生态“萤光涌现”计划,推动创新成果落地开花。
全市域“一盘棋”,大科创格局加速推进。南通创新区与多地签订沿江创新联动合作协议。“四区”综合排名连续进位,今年共获得4100万元省财政奖励,创历史新高;“多园”排名稳中有升,7家开发区在全省排名均上升,7家园区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区。
从“难通”变为“好通”,南通正大步跨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核心圈层,加快融入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十年来,我市全方位开展跨江科技合作,与上海共建创新资源合作和服务平台突破100家,沪通合作园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南通6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上海80%的高校院所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关系。
壮大科创集群,
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近十年,我市累计实施省成果转化项目101项、市成果转化项目18项;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特等奖3项,获省级科技奖励195项;“希望六号”“天鲲号”、我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等一批“大国重器”从南通扬帆起航……以上种种,彰显出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主力军”。目前,全市高企总数达到2370家,较2012年增加19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3900家,5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08%。
构建“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科技企业集群,南通不遗余力。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五级梯次培育库。大力开展科创项目招引,重点招引一批技术密集、人才集聚、高成长性的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充高企后备企业库,2021年以来已认定招引科创项目362个。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靠自主创新。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我市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在全省率先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市县每年共同出资50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池,聚焦产业“卡脖子”技术、国际领先原始创新技术联合攻关。探索创新联合体建设,组建半导体、汽车及零部件两个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由龙头企业牵头,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通过实体化、市场化运作,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以创新平台载体为基础,南通加快构筑产业发展新引擎。目前,全市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93家,建有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41家。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筹建,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政策叠加服务,
创新生态圈迸发活力
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得益于日益优化的创新生态。十年来,我市持续提升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021年召开的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吹响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新一轮号角,出台“创新30条”,为企业发展、人才引培提供全方位支撑。截至目前,市本级已兑现“创新30条”政策资金89616.59万元,惠及企业2300多家,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近300亿元。
在南通,政策与服务叠加的创新激励,正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新人才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积分平台,统一政策兑现服务。平台目前已有注册企业近4000家,累计向企业精准推送5000多条政策信息。
对认定类项目资金兑现“免申即享”,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免予层层申报,直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支持。今年6月,通富微电建设的江苏省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测试重点实验室经验收合格,市科技局立即启动“免申即享”流程,提请市财政局将50万元奖励拨付到位。“企业在跑流程上少了人力耗费,能将更多精力放到研发上。”通富微电公共事务办主任助理缪小勇说。
创新举措加速集聚高端人才。推进青年科技人才“育苗工程”,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首批108位青年科研骨干获得立项支持经费近40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全流程“不见面审批”,创新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联办专窗”,将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截至目前,全市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华工作数量达1200人。
金融活水持续精准滴灌创新之花。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组建南通科创投资集团,设立规模50亿元的南通创新发展基金。科技金融产品在贷规模持续扩大,“苏科贷”年度新增贷款规模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二,“通科贷”2015年以来累计放贷规模达153.2亿元。
科创优势,加速汇聚成发展胜势。“瞄准 ‘十四五’末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全国前20强的目标,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市科技局党组书记赵男男表示,全市科技条线将以建设沿江科创带为统领,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集聚高端领军人才,为南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科技力量。(沈雪梅 王玮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