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湖南:祖孙三代齐接力 坚守初心投身教学育人才

发布时间:2022-09-28 15:53:00来源: 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9月27日电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对于从教15年的袁丹来说,九月充满了惊喜;教师节刚过不久,她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学生寄来的工作照,每一张照片都是学生在各自医疗岗位服务患者的瞬间,这让从事中医专业教学的袁丹感动不已。

  据了解,袁丹出身于军人与教师相结合的家庭,家族三代军人、三代教师,从小耳濡目染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家人们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为基层教育事业默默奋斗的精神,对袁丹的择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袁丹的家族里最早当老师的便是外公罗锦华,罗锦华1960年6月自衡山师范毕业,先后在湖南岳云中学、衡山县长江中学、长江镇学区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在此期间曾担任长江中学总务主任、长江镇学区会计,直至2000年7月光荣退休,他让一大批乡村孩子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罗锦华是一名中共党员,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40年时间在教育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师德高尚、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关爱学生,刚参加工作的罗锦华每天在上课之余,经常到村里去家访,劝说适龄儿童上学返校,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他还会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为他们垫付。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逢年过节时和子女坐在一起,谈论间离不开的话题便是教育,罗锦华的一言一行都对子孙后代产生了良好影响,“教育世家”在平凡中践行着“薪火相传育桃李”,让师德师风在传承中闪光。

  受外公罗锦华潜移默化的影响,袁丹的父亲袁绪忠在1984年12月部队退伍后,便回乡当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先后在湖南省衡山县长江镇永丰学校、袁家冲学校从事教育工作,1988年起担任校长职务,至今在乡村小学从教38年,仍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

  “父亲常说教育是一项朴实而神圣的事业,教好学生才是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因此一定要恪守教学初心,牢记责任感、使命感。”尽管辗转多个学校并担任领导职务,可袁绪忠从没放弃三尺讲台的教学工作。

  同样,袁丹的母亲罗冬平也是一位教师,1988年从衡山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湖南省衡山县长江镇永丰学校、袁家冲学校从事幼教、小学教育工作,2020年12月办理退休手续后,仍返聘坚守在基层教学一线,到今天已从教34年。

  “父母亲一直从事乡村教育事业直至现在,父亲从教38年,母亲从教34年,桃李满天下,他们培养的学生很多都已成为国家栋梁。”袁丹说这是父母最骄傲的事业,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从小便深受外祖父与父母的熏陶,致使袁丹2008年自长沙医学院毕业后,毅然留校工作,先后从事中医学专业教学,负责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教师发展与培训等工作,她对学校及师生始终怀着一种深厚的感情,想问题、做事情都从维护师生利益出发。

  袁丹在工作上劲头十足、锐意创新、敬业乐业,先后荣获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学校先进个人6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优秀党务工作者1次。她始终认为育人者先育己,是为智;正人者先正己,是为德;智德兼备者,方为师。

  父辈言传身教,后辈耳濡目染,外公罗锦华老人一直秉持“读书思廉品自高”的家风,教育自己的后代“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将教育的香火代代相传,目前子孙中已有8人是教师,还有2名成员正在就读师范专业,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准备从教。

  坚持读书为先,代代传承教育,争当光荣的人民教师,是这个家族里人的共识和追求,因此,一代代人接过教育接力棒,默默耕耘在讲台上,奉献青春和热血;一个教师“大家长”带出了十余人的“三代教师家庭”。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尽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教育理念,但照亮乡村孩子梦想的心始终坚定一致,这种信念形成了一缕光在家族中闪耀。“教育,改变世界,决定未来。作为人民教师,能为国家民族振兴贡献力量,无上光荣。”袁丹一家祖孙三代逐梦教育,大家对教育有着共同的信仰,用责任与信念,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的故事。(林洛頫、尚蕾)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