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镜:下一代平台级入口?
原标题:AR眼镜:下一代平台级入口?
拿出口袋里的眼镜,就能随时随地看一场巨幕电影;听力受损的老人借助眼镜可以与外界更畅快交流;骑车时不需要停下来看手机屏幕,眼镜镜片就能实时导航……伴随着今年元宇宙概念走热,能辅助人们在虚拟和真实的体验之间自如穿梭的AR(增强现实)眼镜火热起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AR终端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但AR眼镜想实现市场爆发,道阻且长。
消费级AR眼镜降至3000元
将一副重量约70克,形态与普通眼镜几乎无异的AR眼镜通过数据线插在手机上,戴上眼镜、打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观看一场IMAX大片。如今,在日韩、欧美等地,不少消费者已经用上了由中国科技企业研制的这款AR眼镜。
一个多月前,总部位于北京的太若科技发布了两款消费级AR眼镜,售价分别为4299元、2299元。消费者在居家、办公、地铁、飞机、露营等多种场景下,只需要将手机连接上眼镜,就能随时随地感受口袋里的空中巨幕。首销当日,据企业宣布,在国内单日销售额达1200万元。
从诞生起就颇具科幻感的AR眼镜,其应用场景远不止于娱乐。戴上眼镜,听力受损人群能够一边感受眼前说话者的情绪,一边通过眼镜镜片上的文字获取原本因听觉障碍难以获取的信息。9月21日,亮亮视野发布业界第一款量产的AR字幕眼镜,也是全球第一款重量小于80克的双目波导无线一体机AR眼镜。尽管字幕是显示在透明的眼镜片上,但只有佩戴者才能看到眼镜中的内容,从外界完全窥视不到显示画面,私密性得到充分保障。
“用于安防,它可以进行车辆识别和人脸识别;用于医疗,它可以为听障用户提供实时声音转换文字显示;日常生活中骑车时也能用于导航,降低了一边骑车一边看手机导航的危险系数。”灵犀微光市场总监周星恺介绍,目前其光波导AR显示方案已在教育、医疗、安防、工业维检、特种行业等专业领域投入使用。
自去年开始,针对消费级市场的AR眼镜就很活跃,但当时国内外一些品牌的产品价格动辄在万元以上,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承受。今年以来,多家企业推出的AR眼镜价格降至3000元以内,搅热了市场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广泛的关注。
巨头抢滩“下一代计算平台”
作为人们体验“元宇宙”的重要手段,将虚拟与现实结合的AR增强现实技术正逐渐受到科技公司的重视。风口之下,AR增强现实设备成为时下备受科技巨头和资本热捧的领域。
“有什么比手机离人更近?我们觉得就是眼镜,这也是我们认为在大脑植入芯片之前,人类需要的最后一块屏。”太若科技创始人兼CEO徐驰说。徐驰认为,电脑、手机的出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将人们与数字信息的交互局限于二维屏幕。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使命是推动移动互联网到空间互联网的升维,让数字化信息和现实世界深度融合,回归人类世界原生的三维空间体验,他认为,这个方向将是AR眼镜。
另据媒体报道,苹果将在2022年秋季推出首款AR头戴设备,并于2023年推向市场。另一大国际科技巨头Meta公司也正争分夺秒地欲在2024年发布其第一款AR眼镜。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 8月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消费级AR终端市场营收规模在2020年到2021年间增长了两倍。AR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这似乎已经成了智能终端领域公认的事实。
市场爆发仍需多重突破
“在AR引领的下一代计算领域,创业公司要想脱颖而出,中国是唯一的机会。”徐驰说。5年前,在海外留学与工作多年后,徐驰选择回到中国创业。他认为,在欧美,中小公司做终端创业是毫无机会的,而由于供应链完备、人才充裕等原因,在中国创业,蕴藏着大机会。
蓬勃生长的元宇宙与数字经济,给AR等终端设备带来了无尽想象空间。2022年服贸会期间发布的《中国元宇宙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元宇宙上下游产业目前产值超过4000亿元,主要体现在游戏娱乐、VR和AR硬件等方面,未来五年,国内元宇宙市场本身的规模至少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
不过,当前的AR眼镜距离成为独立的平台级入口显然道阻且长。“目前整个行业的硬件水准还无法大规模商业化,功耗、发热、重量、续航时间等,离普通消费者能接受还差得远。”此前宣布投身AR创业的罗永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记者注意到,投屏看电影、打游戏是目前消费级AR眼镜主打的应用场景,其他更进一步的互动功能尚不成熟。此外,出于便携性考虑,目前消费级AR眼镜本体只负责传感器、显示等功能,计算、供电等功能则交给手机。在使用形式上,用户需要将AR眼镜与手机或电脑相连接才能体验。耗电、卡顿严重等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阻碍。(北京日报记者 孙奇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