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朗朗晴空抬头见 徐徐清风拂面来

发布时间:2022-10-13 11:30:00来源: 人民网-河北频道

  “又是一个大蓝天!”10月11日一大早,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的杨先生在公园内舒展身体,热身准备,开始晨练活动。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2013年,这样的画面还难以想象。杨先生回忆道,“尤其是进入冬季后,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污染物的刺鼻气味,家住高层的往下一看,甚至都看不到底,别说出门运动了,连窗户都不敢开……”岂止是石家庄。雾霾是当时河北人民共同的“心肺之患”,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十年发力,久久为功。前不久,在“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展示了石家庄、邢台、唐山三组空气质量对比图——

  “2013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倒数第二,就在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这一刻,石家庄的AQI是23,PM2.5浓度是15微克/立方米。”倪岳峰说。

  今年上半年,河北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1%,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4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从雾霾笼罩到晴空万里,从黄沙满天到一碧苍穹,生态之变的背后,是河北省“壮士断腕”的决心与“破釜沉舟”的坚持。现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河北城市空气质量已全部退出全国“后十”。

  转型升级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昔日的“水泥之乡”,如今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十里画廊(太平河两岸景观)贯穿其中,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这里是石家庄市鹿泉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区水泥厂最多时有160余家。不过随着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水泥厂都纷纷关门了。”曾经经营了10多年水泥厂生意的高洪波,几年前也转型做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作为被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大型水泥企业,石家庄市曲寨水泥有限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环境治理,通过引进新技术,实现绿色发展。“我们在2019年又率先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了河北省内首条SCR超低排放改造项目,该项目投产进行后氮氧化物排放达到每立方米50mg以下,年减少排放600多吨。”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樊少杰说。

  过结构调整的坎,爬转型升级的坡。通过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步伐,河北省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双控”,强力推进钢铁、火电等重点行业节能增效。现在,不同于人们记忆中“仰头一脸灰,抬脚满是土”的工厂形象,河北工业企业已是另一番景象。

  位于邢台市信都区的德龙钢铁集团,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拍婚纱照、亲子游、开展团建活动,这里从来不缺合影者;

  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的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新区,厂区不见烟囱冒烟,车间不见灰尘,犹如来到一座大花园;

  位于唐山市丰南区的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环境整洁、绿草如茵,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公示……

  找准源头,重拳出击,从被动选择到主动出击,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精准治理 摘掉空气污染“黑帽子”

  10月7日一大早,河北省邢台市摄影爱好者马健和家人一起来到信都区冀家村乡苹果园中采摘游玩。“邢台前几年的天啊,在镜头里看总是灰蒙蒙的,啥也看不清,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这可没少让我发愁。”说着,马健举起相机,对着远处的山脉“咔嚓”一下,“现在空气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看这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常态了,这对于咱邢台来说可太不容易了!”

  马健口中的“不容易”并非空穴来风。在前几年的空气质量排名中,邢台屡屡垫底。钢铁、煤化工、玻璃……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给邢台的大气治理带来巨大压力。

  解决畏难情绪,然后开始“刮骨疗毒”,邢台蹚出一条精准治理的新路径。

  邢台市空气质量保障中心24小时值守,早、晚两次发布指令,明确当天管控重点和要求,在应对污染天气过程中,提前研判,发布预警,时刻保持主动;针对重点企业,严格总量控制,日控月考;针对重点因子,分因子逐月制定目标,专班推进;针对重点时段,盯紧节假日、后半夜,全时段帮扶指导,根据气象条件、污染指数变化,提出具体管控要求,最大程度“削峰保谷”;建立完善科技支撑机制、督导检查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

  “结合邢台产业结构特点,我们在抓好工业企业治理的基础上,坚持全域治理,拉高标尺,严格标准,坚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坚决不搞‘一刀切’,精准精细精确抓落实。”邢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曲海章表示,大气综合治理不止需要担当尽责,更需要精准施策,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

  近年来,河北省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做好大气治理这项系统性工程,从源头强化治理,开展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扬尘面源污染治理、产业集群升级改造、餐饮油烟整治、臭氧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气消除7个专项行动。

  把巩固拓展设区市“退后十”成果作为首要任务,河北坚持精准管控,省生态环境厅成立厅级领导一对一驻市帮扶组,常态化驻点督导,坚持日分析机制,指导各地精准施策;强化问题整改,发挥智慧环保平台作用,发现异常高值和环境违法问题限2小时内解决;压实工作责任,运用好考核“指挥棒”,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协同发展 鼓起百姓致富“钱袋子”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的空气质量备受瞩目,也尤为关键。

  从北京出发,沿京礼高速驱车两个多小时,渐渐看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崇礼正在上演“低碳绿色的传奇”。

  “真没见过这么蓝的天,就像画上去的一样!”“这空气真甜呀!”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崇礼这座生态小城绽放出夺目光彩,走向世界。

  据了解,崇礼区坚持突出“绿色办奥”理念,把北京冬奥会筹办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有效开展环境污染治理,2015年至2021年,崇礼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3.50降至2.26,空气质量领跑全省。同时,崇礼紧紧围绕首都“两区”建设,完成造林109.2万亩,全区森林及特灌面积增至23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2.38%提高至67%。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我们有序推进清洁取暖工作,积极推进低碳建设,全面加快新能源车、新能源设备推广等,最大限度节能降耗,全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倡导群众践行低碳生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共识。”崇礼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张鹏冲说。

  山正在变绿,水正在变清,空气改善,生态提升,结出来的是越来越多惠及百姓实实在在的“果实”。

  “从北京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这里几乎天天蓝天白云,深受大家的好评。”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滑雪小镇常务副总裁李永太介绍说,如今的崇礼名气日盛,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到崇礼滑雪的同时,也发现了崇礼独特的生态魅力。由此,当地加快发展多季旅游,特别是大打避暑旅游牌,深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崇礼区的不少相关项目正在着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考虑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将闲置的房屋统一规划和装修后,作为民宿统一对外出租经营,同时还可以鼓励项目区有意愿和能力的农户发展特色农家餐饮和特色农产品、手工业生产,实现自身、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崇礼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会民说。

  白云悠悠,蓝天常在。如今,绿色发展正成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衬托出高质量发展成色。

  2013—2021年,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8.8微克/立方米,下降62.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9.71下降到4.43,下降54.4%;优良天数由149天增加到269天,重污染天数由73天减少到9天。2022年1—6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1%,优良天数比2021年同期增加5天。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生态环境年度目标任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巩固拓展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确保PM2.5平均浓度下降5%以上。”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晋宇说。

  朗朗晴空抬头可见,徐徐清风温柔拂面,生态环境治理从“绊脚石”到“助推器”,汇聚出强大的“绿色合力”,助推美丽河北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