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碧水清流润燕赵

发布时间:2022-10-18 18:49:00来源: 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立。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燕赵大地水脉重生,山川灵动。天蓝水碧,飞鸟翔集,一个个“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清水绿岸,燕赵水脉再现“梦里水乡”

  秋高气爽,碧波荡漾。

  初秋,石家庄滹沱河畔,层林尽染,风光旖旎,让人流连忘返。经过上游黄壁庄水库的连续补水,水库以下滹沱河40公里河段保持了清水长流。滹沱河是石家庄人的“母亲河”。经过持续多年的连续整治,曾经黄沙弥漫,满目疮痍的滹沱河,如今已成为水清岸绿、花海成片、鱼翔浅底、鸟栖水面的美丽之河。两侧的荒滩已经变成生态绿廊,两条绿廊串联起了一座座公园,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石家庄人拥河而居的梦想已然实现。

  “周末有空的时候,就带着家人一起来河边走走看看,心情特别舒畅。”带着爱人和孩子在河边散步的石家庄市民王先生说。

  10月6日,晨风吹拂,沧州市百狮园因晨练健身者的到来而热闹起来。临水木栈道上,市民悠闲散步;码头景观旁,武术爱好者习练拳脚……随着沧州市中心城区大运河文化带系列建设项目推进,百狮园成了市民休闲“打卡地”。

  京杭大运河蜿蜒流经沧州城,海盐和漕运造就沧州数百年繁华。京杭大运河在沧州中心城区穿城而过,是沧州人的“母亲河”。近3年来,来自黄河、长江的生态补水,让断航40多年的河道碧水丰盈。沿线建成南川楼、百狮园等12座旅游码头,今年9月1日实现旅游通航。通航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很多市民选择“运河游”,感受千年运河的时代之“变”与别样之“美”。

  “大运河沧州段古迹和遗存多被保留或再现,运河之美今朝更胜往昔。”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建说。2021年,昔日房舍破旧、街道狭窄的南川楼村被整体拆迁,崭新的南川楼、朗吟楼拔地而起。两楼依偎在大运河臂弯,再现运河盛景。

  10月7日上午10时,天津屈家店水利枢纽开闸,永定河秋季生态补水水头牵手永定新河汇入渤海。这是继今年春季实现全线通水后,永定河再次实现全线通水。

  按照河北省委深化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统筹本地水和外调水,累计实施生态补水44亿多立方米,通过河道补水和引黄调水形成有水河长约3500公里,水面面积近195平方公里,常态化补水的主要河流河段实现常态有水,河湖水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自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河北受水区“资源型缺水”困境得到大幅缓解。截至今年9月下旬,河北省已引调江水160多亿立方米,其中约60亿立方米用于河湖生态补水。在广袤的冀中南平原地区,一批批河流相继恢复了河畅、水清、鱼游、蛙鸣的美丽景象。燕赵儿女亲水而居,拥河发展的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沙鸥翔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驻足觅食,盘旋嬉戏……秋日,在河北省泊头市清凉江畔,成群的白鹭在这里栖息。

  “这几年,每年到这个季节白鹭都来这里,环境变好了,鸟类也多了。”泊头市文庙镇太平庄村居民毛长林说。据介绍,泊头市境内河道纵横,当地政府持续推进河渠清理,并对主要河道进行绿化,高标准打造河渠沿岸绿化带。如今,“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生态目标已经初步实现。此外,当地积极争取引蓄水指标,持续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四通八达的河渠再现碧水长流。

  春季碧波荡漾,夏季荷红柳绿,秋季芦苇摇曳,冬季群鸟翱翔。自2013年起,衡水湖的禁渔期延长至每年9个月。同时,衡水滨湖新区加大了增殖放流力度,每年放流鳙鱼、青虾、泥鳅等,维护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衡水湖记录到的鸟类已达332种、昆虫已达757种,其中新增鸟类、鱼类、昆虫类、两栖类等231个物种记录。”自2020年起,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石建斌副教授团队对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地监测考察,随后,他在《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调查报告》中写道,“这标志着衡水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廊坊市文安县赵王新河湿地公园,水面碧波荡漾,清澈的河水吸引了上千只野鸭在此繁殖栖息;沙软潮平,海天一色,在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的七里海海面与沙洲间,长脚鹬、蛎鹬、白鹭、灰鹤……数不清的鸟儿们飞翔、捕食;碧水如镜,倒影翩翩,张家口市怀来县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野生植物由原来的106种增加至318种,野生鸟类由原来的169种增加到192种,天鹅、凤头 、灰鹤、赤麻鸭等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在不断提升……

  水润万物,泽被苍生。

  碧水清泉,重点泉域修复提速

  水面宽阔,波光粼粼。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河北单元的邢台市复涌后的百泉图片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历史上,邢台是水城,是泉城。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生活和工业、农业等用水增加,地下水超采严重,邢台泉水断流。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粮仓,地下水开发利用强度大,水位下降威胁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随着国家决定实施的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的全面展开,到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89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65米。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状况开始好转。

  地下水位抬升,自然慷慨回赠。

  去年9月至10月,百泉、狗头泉、黑龙潭、小儿泉、石羊泉等泉眼时隔多年再次实现复涌。目前,泉域内日均出水量约2万立方米,形成水域面积约790亩,蓄水量约1050万立方米。

  监测显示,截至今年8月,邢台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幅度位列全省第一,深层超采区地下水回升幅度位列全省第三。邢台地下水位的大幅回升,支撑了“百泉”持续复涌。

  不光邢台,2019年,沧州市东光县油坊口村600多年的古井又“苏醒”了!

  油坊口村位于京杭大运河一处河湾地带。20世纪80年代末大运河断流,加之不断超采地下水,村里唯一水井变为枯井,再无水可取。如今古井复涌,专家认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大运河生态修复的持续推进对其影响至关重要。

  河北省超采区地下水位监测情况通报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21.04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1.56米,82个县(市、区)水位回升,占全部88个浅层超采县的93%。全省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2.9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5.67米,70个深层超采县水位全部回升,占全部71个深层超采县的99%。与2018年同期相比,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1.72米,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8.82米。

  百泉复涌,古井微澜。大地不言,清水回声。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