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杭州“数字化”保护石窟造像文物

发布时间:2022-10-18 20:12:00来源: 杭州日报

  碧云天、黄叶地、秋桂飘香,又到了杭州最美的季节。

  循着桂花香拾阶而上,绕几道弯,就来到了烟霞洞。只见洞口拉了些“线”,几十位考古工作者,有的拿着相机在拍,有的拿着手电筒在为同伴照明,有的三两合作在拉基准线,有的蹲在地上仔细记录数据……

  今年8月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浙江大学主办的“石窟寺田野考古和考古报告编写专题研修班”在杭州开班,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34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培训工作。其中,对杭州吴越国石窟造像“烟霞洞”开展的实地田野测绘是“重要一环”。

  烟霞洞位于南高峰下的烟霞岭上,是一个纯天然的石灰岩溶洞,以其洞内保存的吴国佛教造像闻名,其中包括现存最早的十八罗汉造像实例。

  现场,很多游客被这群考古工作者吸引。目光落在他们的笔记本上,“问号”真不少——为何洞前台阶下有一小处平台?如今长满绿草的遗迹在古时或是建筑基础?

  为什么研修班选择在杭州举办?这与杭州石窟寺造像特色分不开。

  杭州市考古所副研究员孙媛说,西湖石窟寺艺术造像是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石窟造像技艺由北方转移到南方的过程中,既承前启后又创建了自身的石窟造像特色和历史地位。西湖石窟寺艺术造像繁荣于五代时期,杭州现存主要的石窟造像,如烟霞洞造像、慈云岭造像,均为那个时代的产物。

  “本次田野测绘是对烟霞洞的一次全面测绘,按由外及内的顺序进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助理研究员陈晶鑫说,田野踏勘结束后,学员们还会将测量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完成烟霞洞石窟寺考古报告撰写。

  “文物历经千年,探索文物的原貌、了解文物的变迁,数字化技术能帮我们找到答案。”孙媛说,以烟霞洞为例,因为烟霞洞是不规则的平面,以往考古测量光拉基准线至少要四五根,但“数字化”后就可“全息化”查看——可提取高清图片、可等比建模3D打印,可虚拟再现等,让烟霞洞“走”进博物馆、让飞来峰“飞”向世界各地。

  例如,今年4月6日的浙江美术馆“盛世修典”展览——洛阳龙门石窟与山西云冈石窟同处一室,杭州飞来峰的布袋弥勒近在咫尺,这场展览的石窟复刻技术就来自本次教学团队之一——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中国最早进行文物数字化研究与实践的高校之一,涵盖了壁画、大型木构建筑、石窟寺和考古遗址现场等,尤其是在石窟领域,20多年时间内完成了从采集、原真输出打印到行走世界的探索,令其文化资源价值实现最大化。

  不远千里来杭州学习,学员们表示很受用。大足石刻研究院王茂莎说:“通过实地田野测绘让我学会了用考古眼光和测绘技术相结合,对于以后熟练运用数字化进行石窟文化保护有很大帮助。”

  “参加研修班让我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秀美,最新的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解决目前我所做的莫高窟251窟中心柱测绘问题。”来自敦煌研究院的李珊娜说。

  接下来,杭州还将着力建设“智慧园文”三期石窟寺保护与展示项目,重点开展石窟寺调查与报告编制数字系统、杭州石窟造像数字化展览等项目,不断探索石窟造像文物保护“数字化”,让杭州石窟“行走世界”。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