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湖州德清:“艺术乡建”让乡村更富、更美、更雅

发布时间:2022-11-03 11:00:00来源: 杭州日报

  “莫干山的宜静宜动,让创作变得更接地气和具有生活质感。将周遭的景色和人物描绘下来,融合进自己的作品中,更能长久地保留下来。”知名作家、编剧蒋胜男这样形容她在湖州德清莫干山进行沉浸式创作的感悟。

  “一个村,遇上艺术怎么办?”“那样的村,一定美得入脑入心。”在德清莫干山镇五四村,面对游客的好奇,在此开办“艺术村”的艺术家王军港这样回答。

  近年来,德清以“艺术乡建”不断厚植文化自信,在莫干山镇五四村、庙前村、仙潭村和洛舍镇东衡村等村布局艺术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让乡村在富起来的同时,更美起来、雅起来,满足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实现物质、精神双富裕。

  把乡村变为艺术空间

  十多年前,受德清“瓷之源”的吸引,王军港来到莫干山镇五四村成立瓷印记研发体验馆,开启德清瓷复烧之路。

  “在这里,艺术创作和民宿旅游研发形成了一种互补。”身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王军港说,体验馆先后有10多万人次光顾。这里不仅有瓷艺术品出售,还为游客提供了各类研学活动,对弘扬德清瓷文化、增加旅游产业附加值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果说,艺术家选择莫干山是因为这里的“青山不改”,那么,如何将这些艺术家留在山谷,则需要当地政府的“细水长流”。德清县文联实施“驻村绿卡”计划,为艺术家驻村提供保障服务。2021年12月31日,在首届莫干山全国青年空间艺术创意大展启动仪式上,莫干山作家村、编剧村、综合艺术村正式开村,首批62位驻村艺术家收到驻村“绿卡”。

  茂林修竹、曲水流觞、阡陌稻田、古树老宅……在“莫干山编剧村”仙潭村,电视连续剧《问天》《运河边的人们》《决胜零距离》完成剧本最后的打磨,现均已播出;《青春时代》《乡村合伙人》《禾下乘凉梦》创编团队召开剧本研讨会,即将拍摄问世;网络剧《每天都在征服生活》完成剧本创作,并在德清取景拍摄。

  如今,德清的“艺术乡建”细胞已经从莫干山延伸到整个县域。在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有一处江南“源文化”的综合集成展示区,集聚了瓷文化、茶文化、珍珠文化等文创业态;洛舍镇东衡村也凭借着“浙江书法村”的定位,擦亮了文化名片。

  近年来,德清把乡村作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画布和舞台,坚持场景塑造本土化,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进行在地性的艺术内容创作,不断丰富“艺术村落”文化外延,营造出了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空间和艺术场景。

  据介绍,莫干山文创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一个国家级的文旅融合创新平台。为此,当地在传统旅游业态的基础上,将艺术家引进村,把艺术设计融入乡村旅游,培育更多创新型文旅业态,努力形成莫干山独有的文化IP。

  让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艺术乡建的作用,不仅在于给乡村“美容”,还在于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

  地处莫干山南麓庙前村的“莫干山作家村”,依托41家各具特色的主题民宿,常年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交流展示活动,民宿“莫干山居图”便是其中的代表。

  “我们是《花城》杂志社的创作基地,既有剑瓷艺术馆可供参观展览,又有2万多册图书组成的读书屋。”业主朱锦东介绍,得益于浓厚的文化氛围,“莫干山居图”受到了每年1万多名游客的欢迎,作家沙龙、新书发布会、企业年会等活动接连不断。

  在朱锦东看来,打造作家村无疑是一个英明之举。“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莫邪干将铸剑的传说、原始瓷的发源地,这些都是德清宝贵的人文资源。”朱锦东笑道,通过德清特有的人文资源来提升民宿的特质,这样才能让民宿更具有生命力。

  在五四村,目前已建成独立综合艺术家工作室4个,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并配备有艺术创作、展览展示及活动休闲等功能区;“铜官庄”“五四景区”等特色精品民宿(区块)经申报、考察,也挂牌成为艺术创作基地,为驻村艺术家在采风创作、艺术交流以及住宿餐饮等方面提供了良好条件。

  “目前,不少精品民宿业主主动上门要求为艺术家创作采风提供服务。”庙前村党支部书记徐慧聪介绍,“莫干山作家村”的创建,是打通艺术振兴乡村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举措,“以此为契机,我们希望把农村现有的资源和文化、艺术振兴乡村结合起来,发展文旅、民宿和商贸,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

  据悉,德清县文联将着力打造莫干“论剑谷”艺术创作板块,按照“当年挂牌运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规模”的目标,打造文学人才集聚地和有标识度、吸引力、影响力的文学创作基地,形成集文学作品创作、互动交流、项目孵化、作品转化等于一体的新业态。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