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数量居全国前列
人民网北京11月3日电(李博)今年是我国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暨北京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也是重新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施行一周年,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已划定四批次共49片历史文化街区,公布了三批次共1056栋(座)历史建筑,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据悉,40年前,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夑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联名提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被正式提出。1982年,国务院批准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24座。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1座。
在日前举办的2022“名城保护·大家谈”活动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说,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继承悠久的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均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杨保军说,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年间,北京努力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让保护对象逐步扩大、保护手段更加多元,让全社会对名城保护的认识不断提升,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10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实现名城保护管理体制和方式方法的转变与创新。2021年,在首都规划体系基础上,北京相继出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十四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名城保护工作基本框架和工作重点任务清单。
杨保军说,作为全国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北京陆续开展了“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相关工作,并研究制定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一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范例和样板。
北京市还制定了《北京市历史建筑挂牌工作规程(试行)》,已开展民族文化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第二热电厂、同兴和木器店旧址等历史建筑挂牌工作,引导产权单位积极配合,起到了示范作用。
对北京进一步做好名城保护工作,杨保军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回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设立40周年历程,进一步明确名城保护的初心使命;二是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名城保护工作要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深化细化相关细则,扎实推进名城保护目标任务落地实施,生动讲述名城保护的北京故事;四是践行“名城保护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基本理念,做好社会宣传和引导,激发公众保护热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