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助力农民增收(创新故事)
擦亮本地特色产业的“金招牌”,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充分用好科技特派员队伍,让他们成长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力量。
今年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特派员王轶指导赤松镇佛手种植的第八年。“佛手是金华特色作物,具有观赏、食用、药用及文化价值。农户种植过程很辛苦,但精品意识不强,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会削弱金华佛手的品牌打造力度。”王轶下决心研发新型佛手微型盆栽。
方伟新是赤松镇有着多年佛手种植经验的老农户。5年前主要做大型佛手嫁接果的他,收到王轶让种植微型盆栽的建议后,心里犯起了嘀咕:“小型盆栽不好养,技术难度大,我不敢冒风险。”
在王轶多次耐心指导下,方伟新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小范围种植。没想到这一种就种了5年,面积从刚开始的1亩扩展到现在的15亩。“以前一大盆的价格才30至40元,现在种的佛手微型盆栽,品相好的一盆可以卖到300至400元,年收益从十几万元增加到30多万元。”方伟新说。
王轶介绍,目前培育出的多种新型佛手微型盆栽,高度仅为传统盆栽的1/3左右。佛手微型盆栽外观雅致,又具有装饰性,可布置在客厅、阳台、居室等场所,应用场景较广。好的市场认可度,也助力佛手成为金华市吉祥物之一“金金”的原型。
“未来会继续对佛手的品种进行研发,探索和延伸多元价值,让农户增收,让城市出彩。”王轶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是个好帮手。
“金东区无花果在全国享有盛誉,红皮无花果鲜果占全国市场份额约60%,但由于皮薄多汁、不耐贮存,新鲜无花果无法大批量走向市场,很多优质果变成了滞销果。于是我就从包装方面突破,研发出气调包装,让无花果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休眠’状态,控制其成熟度,从而把无花果卖向全国。”金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刘莉说。
把科技融入无花果包装销售环节的刘莉,毕业于浙江大学食品安全相关专业,4年前开始担任金东区科技特派员,与专门从事无花果、无花果苗木种植的企业和农户进行对接。
“刚开始企业发展模式单一。刘莉谋划出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新路,探索无花果全产业链发展。”金华市源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钱继昌感慨,新的发展方向让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金华市源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带动1000多户农民种植无花果3000多亩,为果农对接市场,把无花果卖到了全国各地。同时,为村民和返乡农民工提供了生产、分级、包装、运输、销售等岗位,让小小无花果成了大产业。
据了解,2018年以来,金东区科技特派员累计实施科技开发项目近200项,年项目总投资达1000万元。引进新品种累计近300个,推广新技术200项,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0万余份。创业项目直接参与农户达2000余户,安置劳动力就业1万余人,辐射带动4万余人。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7日 18 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