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展现强有力担当

发布时间:2022-11-07 15:03:00来源: 新华日报

  这是一片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一片极富想象空间的创业热土——长三角以占全国1/26面积的土地、约1/6的人口,创造出全国1/4的经济总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4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秉持“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创新理念,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江苏聚焦“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战略使命,全力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展现强有力的江苏担当。

  “循环”赋能,共筑新发展格局

  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考量长三角发展能力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三省一市优循环链条、厚循环基础、畅循环通道,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持续完善循环链条。

  今年上半年疫情突发,长三角地区多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为尽早复工复产,沪苏浙皖协同发力,试行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及其异地配套供应企业“白名单池”,推动跨省市名单共享和双向互认,共同保障推动长三角全产业链式协同复工复产。

  实施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建设重点产业链联盟,有力提升了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去年5月,江苏牵头长三角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成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链联盟,如今三省一市在这些关键创新领域各扬所长、形成合力,成果初现。

  ——持续夯实循环基础。

  7月13日,沪苏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江苏省铁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铁路基础设施,该线路进一步增强上海、苏州、嘉兴1小时生活圈活力,将大大缩短三地时空距离,实现交通出行“同城化”。

  “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建设有序推进、区域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加速提升……互联互通,支撑长三角“抱”得更紧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沪苏通一期、连淮扬镇、盐通、连徐等高铁相继建成通车,北沿江高铁、南沿江城际等加快建设,南通新机场项目获批复,我省累计开通51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首批11条省际“断头路”已通车6条。

  ——持续顺畅循环通道。

  破除区域行政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长三角加快构建统一大市场。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构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跨省通办”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异地办事提供便利。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长三角地区新设市场主体1928万户。

  联合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联动开展“五五购物节”“苏新消费”等消费促进活动……在长三角,区域市场循环日趋通畅。

  链式发展,共谋“耦合效应”

  “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最重要的是实现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研发为产业、技术为商品,架起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桥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说。如今,三省一市正积极开拓“科创+产业”道路,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变“相加”为“相融”。

  AR探头实时监测路口车流,智能调节红绿灯减缓拥堵;自动驾驶汽车与沿路智能网联信号机无缝对接,提早判断路况……在无锡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新技术应用令人目不暇接。“长三角一体化为车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巨大机遇。”深南(无锡)车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甄鸿波说,与公司密切关联的近400家企业大多来自上海、南京、苏州等地,长三角一体化有助于车联网产业链完善和技术标准提升。

  从“点状突破”到“链式发展”,三省一市各扬所长、形成合力,交出“1+1+1+1>4”科创一体化的答卷。

  在南京江北新区和安徽来安县交界处,挂着“苏A”“皖M”牌照的汽车往来不息。由两地共建的“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内,140余家轨道交通企业八成来自南京,平日里数千名企业高管、技术人才在两地间往返。“我们致力于引导园区之间合作,聚焦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打造‘总部研发在江北新区、生产配套在汊河’的产业生态。”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发展改革办副科长王宇说。

  创新要素的跨域破界,促进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加速“双向融合”。2020年10月,紫金山实验室正式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内生安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2021年7月,全国首个先进技术成果区域转化中心——长三角转化中心签约落地苏州,积极探索“双向转化”模式;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和环太湖科创圈加速共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能力持续提升;推动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联合实施22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9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近年来,我省创新势能加快积聚,为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江苏将在系统化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多元化推进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专业化建设‘数字长三角’方面持续发力。”省发改委长三角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将合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并协同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合力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跨域一体,共绘民生“幸福圈”

  早上7点,在太浦河边,苏州市吴江区汾湖湾村村级联合河长沈晓华开始巡河工作。太浦河,西接东太湖,东注黄浦江,把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三地串联在一起。近年来,三地共同规划太浦河沿岸腾退土地、共建现代产业园。

  携手共护太浦河,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写照。从污染整治齐携手,到公共服务更便利,再到区域发展更协调……跨域一体化加速推进,长三角的“颜值”越来越高,民生“幸福圈”也越来越大。

  在这里,生态底色更彰显——

  今年7月,在良好天气和空气质量的助力下,安徽省滁州市汊河镇居民徐世秋,用家用相机拍下远眺南京紫峰大厦的照片。

  长三角呼吸与共、河湖相依。筑牢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三省一市联合成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共同签署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共同开展太湖等河湖综合治理,加快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太湖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共抓长江大保护,江苏累计关停化工企业4600多家,化工园区调减至29家,长江生态岸线比例达63.2%。

  在这里,公共服务更便利——

  “以前到南京看病,要自己先垫付医药费。现在办理异地就医网上备案,出院直接结算,省心多了!”安徽省来安县新安镇居民江先生从江苏省人民医院出院时,通过医保卡直接报销医疗费用2.85万元。

  目前,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9900余家医疗机构,自2018年9月开始试点至2022年6月,累计直接结算超900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24亿元。江苏建成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完成长三角“一网通办”专栏上线,13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三省一市开通567个专窗办理点,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0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共享互认。

  在这里,区域发展更协调——

  去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一年多来,都市圈成员之间合作日趋紧密。更高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省还将深入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苏锡常一体化、沪苏同城化建设步伐,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深入。(姚政宇 沈佳暄 许海燕)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