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杭州余杭“田长制”走出乡村致富新“稻”路

发布时间:2022-11-09 16:43:00来源: 杭州日报

  眼下正值晚稻成熟时节,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5500余亩稻田内,一派“风吹稻浪谷飘香,颗粒归仓收割忙”的丰收景象。“今年晚稻亩产1600斤,预计产量有800万斤,村民们可高兴了!”提起村里的“金土地”,张水宝颇为自豪。

  作为永安村的村级田长,张水宝直言,村里秋收年年有保证,得益于“田长制”的推行,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过去,由于没有统一管理制度,村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土地荒废、擅自改变用途的情况普遍存在,全村水稻产量不到400万斤。”张水宝回忆,2015年,永安村在余杭区率先探索建立“田长制”,由村党组织书记任田长,将全村划分为三个网格,设3名网格长兼巡查员,并由30个村民小组组长任微田长兼巡查员,明确了田长巡查、发现、制止、报告和耕地保护宣传等职责,确保田有人管、地有人种。

  凭借“田长制”在保护粮田数量、升级良田品质方面打下的基础,2018年,永安村再次在余杭率先开展农户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土地租金由最初的每亩800元提到至1500元。同年,永安村启动“禹上稻香”项目,通过开发大米衍生品、打造米多多IP、举办以“稻”为主题的农文旅活动等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3.5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5.69万元,村集体经济从56.8万元跃升至315万元。

  曾经的“荒土地”如今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土地”,“永安样板”为余杭区耕地保护指明了前进方向。2016年,余杭依托社会治理大联动工作机制,在全区推行“田长制”,同时建立联动责任机制,将补偿资金的发放标准与违法用地发生数量直接挂钩,进一步压实田长责任。这些年来,余杭田长的队伍不断壮大,已拥有区级田长4名,镇级田长48名,村级田长144名,村级巡查员164名。

  光靠人还不够,余杭还借力“数字技术”,利用“耕地智保”“天巡地查”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对重点区域250个点位进行重点监控,监控覆盖耕地面积11万余亩,构建起“人防+智防”工作机制。今年,余杭的各级田长配合相关部门对数字化监控发现的25个耕地问题图斑、涉及总面积800余亩土地进行了处理。其中现场核查销号图斑23个,整改销号问题图斑2个,累计处理率达100%。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