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北京前11个月新设企业23.1万户

发布时间:2022-12-22 09:19:00来源: 北京日报

  今年1至11月,北京市新设企业23.1万户,同比增长7.36%;截至目前,全市电子营业执照累计调用量达9100余万次,居全国首位;截至11月底,84万余户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超95%……五年来,为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效率、降低准营门槛、减轻企业负担、维护公平秩序、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北京方案”。

  缩时长:从24天到10分钟

  2017年,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北京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历时24天。

  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开办企业流程,2018年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时长缩短到5天。

  2019年年初,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托“e窗通”平台,将企业申请营业执照、刻制公章、领用发票及“五险一金”用工信息采集等企业开办过程中可能办理的事项全部纳入,所有数据一表填报,不用再单独跑部门,将开办时长提速至“一天全办好”。

  2020年4月28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实施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度,标志着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告知承诺制”通过简化登记条件和审查方式,审批效率提高了约60%,企业设立最快可在10分钟之内完成审核。

  目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已经构建起以“互联网+信用承诺+形式审查”模式,以“信用承诺”为基础的登记注册服务体系,形成了“承诺采信,践诺畅行,违诺必究”的放管闭环。目前,全市96%以上的登记注册业务通过信用承诺制办理。今年1至11月,北京市新设企业23.1万户,同比增长7.36%。

  减环节:从7个环节到1个环节

  根据《2018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17年在北京开办一家企业,需要7个环节。近年来,通过不断简化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手续,北京市企业开办在2019年已经实现“一个环节”全办好。在减环节上,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探索创新,推出“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围绕“办照办证分头跑”的堵点痛点问题,本市探索“一网申请,同步受理、一次办结”的“证照联办”新模式。2020年10月29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证照联办”业务正式上线试运行,首次试点包括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小餐饮食品经营许可、小食杂店备案、冷藏冷冻食品贮存备案等业务联办。

  2020年10月30日,北京鑫鲜全时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先生通过“e窗通”,申请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联办。申请材料一提交,相关数据同步推送到主体登记审批系统和食品行政许可系统,丰台区市场监管局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企业登记注册审批,食品经营许可同步审批办理完成。王先生在丰台区政务大厅同时领取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该公司成为本市第一家通过线上办理“证照联办”业务实现一次性拿到所需证照的企业。

  2022年7月,“证照联办”模式推广至医疗器械销售以及药店、餐饮店、饮品、超市(便利店)、书店、门诊部、民办幼儿园、道路货运公司、道路客运公司10个场景,以“一次办好”为标准,实现“一次填报、并联审批、一次办结”,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跑动次数。

  降成本:零成本开办企业成可能

  2018年以前,企业刻制公章需要在办理营业执照后,由市场监管部门把数据传到公安部门,再由公安部门将数据传送至刻章企业,这个过程需要两天。数据传输结束后,企业才可以找刻制企业刻章,每套公章费用均价300元。

  2018年,丰台区率先试行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新办企业免费刻制包含企业公章、发票章、财务章、合同章共4枚公章,免除了企业在开办环节中唯一的涉企费用,让“零成本”办企业首次成为现实。

  2021年10月,本市对各区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平台进行全面升级,个体工商户开办和企业开办享受同等待遇,根据需求一次性向个体工商户免费提供营业执照、公章和发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三大件同步发放。据统计,免费刻章政策实行以来,累计为企业节省资金3.4亿元。

  优服务:率先在营业执照上加载“企业码”

  为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在营业执照上加载“企业码”,便利社会公众查询了解市场主体相关信息。“企业码”整合归集企业执照信息、“一照多址”信息和电子许可证等各类常用涉企信息,社会公众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微信、支付宝、百度等移动端扫描“企业码”,即可查看了解市场主体相关信息,便利交易相对人、社会公众查询市场主体相关信息,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截至目前,北京市电子营业执照累计调用量达9100余万次,居全国首位。

  截至11月底,84万余户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超95%。1至11月,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网办率达72.74%,是去年同期的3倍。本报记者 张楠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